迈基诺:基因诊断领域“闹革命”

作者: ■本报记者 孙永剑
伍建表示,迈基诺基因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enCap基因捕获"技术为核心,结合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发了300余项个性化基因捕获的LDT及IVD试剂产品。
    “以前对一个人的基因进行测序需花费10亿元,经过10年时间才能完成。但自从2008年高通量测序仪被研发出来之后,这项工作只需花费1万多元,甚至几千元就可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相当于在基因诊断领域进行了一次工业革命级别的变革。”北京迈基诺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基诺基因)首席科学家、总裁伍建日前对记者表示。
    走在遗传病诊断赛道前列
    成立于2012年的迈基诺基因,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提供高通量基因测序综合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迈基诺基因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enCap基因捕获”技术为核心,结合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发了300余项个性化基因捕获的LDT及IVD试剂产品。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遗传病辅助诊断与筛查、肿瘤用药、微生物鉴别等方向,提升了各系统疾病相关的基因临床检测与科学研究能力。该公司因此获批挂牌成为北京市2021年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遗传病诊断赛道,迈基诺基因通过10年努力,建立了覆盖全国500+医院的产品及服务体系,每年为3000+医生、近10万例疑难病家庭提供精准诊断服务。迈基诺基因建立了30万+的遗传病病例数据库,为出生缺陷从诊断走向筛查建立了丰富的临床数据资源基础。结合公司自主研发的“诺云”云平台,可实现资源系统化管理、信息交互式共享、数据深度性整合。同时,通过开发分子诊断信息化系统及实验一体化设备,大力推动了智能化分子诊断实验室的全面应用。
    降低基因学研究成本
    “迈基诺基因作为中国捕获测序优秀品牌,拥有DNA捕获探针设计制造专利,具有独立设计生产捕获试剂的能力,同时也可提供专业的捕获测序分析服务。”伍建表示,公司致力于研发最为先进稳定的技术,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通量分析技术引入国内,应用于个性化的基因研究,开发出一系列能够应用于研究的个性化基因捕获试剂产品,为推进大规模基因研究科研应用而努力。
    记者采访获悉,迄今为止,迈基诺基因已经研发出适用于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相关基因,耳聋、眼科相关基因的捕获试剂产品,能够准确、高效地完成大规模基因组的序列分析研究,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及应用。
    作为迈基诺基因的核心技术之一,利用自主研发的高效基因捕获技术进行新一代基因序列分析,能够进行大规模基因研究和筛查。该技术能灵活高效地截取任何大小片段的人体基因,再结合新一代基因序列分析技术,降低了基因学研究的成本,从而更进一步加速了个性化科研的发展。
    致力于建立遗传病诊断体系
    伍建,这位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生物系,之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化学生物学博士学位的年轻科学家,如今已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在美攻读期间,最早参与了NGS测序仪的研究与开发运用;取得博士学位后,受邀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并担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癌症研究中心兼职助理教授。
    回国后,他作为项目主持人和子课题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等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累计在国际不同领域期刊与会议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了“GenCapR基因捕获技术发明人”“中国基因捕获测序技术专家”“北京市特聘专家”“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优秀人才”等多项荣誉。
    伍建回忆说,在2011年,他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作期间,发明了一项基因捕获专利技术,并运用这项技术开发出各种不同的高通量的测序试剂盒、捕获试剂盒。回国后,他以这项技术为核心,创办了迈基诺基因,对这项基因捕获技术进行优化、升级和应用,并将其应用在遗传诊断领域、肿瘤的用药领域、病原微生物领域。希望运用这项基因捕获的专利技术,实现千家万户的高通量基因诊断技术的普及。
    其中,在遗传诊断领域,建立了包括30万+的遗传病病例数据库的“诺云”云平台及相关遗传病诊断体系。与正常人的基因数据库相比,病人的基因数据库是来之不易的,是遗传诊断和遗传研究非常宝贵的资源。
    “有了基因数据库和‘诺云’平台,我们在遗传病诊断细分领域,能够把诊断做得更精准。同时,也希望推动筛查,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使很多疾病得到更好的防控。”伍建自豪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