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顶层制度落地 公募基金有望成为主力军

作者: ■李涛

    4月21日,业界期待已久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终于落地,意味着个人养老金的顶层制度落地。
    这预示着,以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为特点,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相衔接的“个人养老金”时代即将开启,对于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具有里程碑意义。
    个人养老金又被称为养老第三支柱,与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第二支柱)共同组成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三大支柱”。此前,关于第三支柱,保险业曾有过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探索。而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即将开启,意味着参与第三支柱的金融机构与金融产品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有助于促进个人养老金账户市场的竞争,丰富产品形态,从而增加公众的选择权,提高个人养老金账户市场的运行效率。
    据了解,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实行完全积累。参加人通过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个人养老金账户是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
    《意见》指出,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的满足不同投资者偏好的金融产品。国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并依规领取个人养老金。这有助于促进养老金三大支柱建设。
    养老金三支柱是世界银行提出来的概念,指的是国家专门政策支持下建立一整套养老金保障体系,以保持其年老后的一定生活水平,核心是经济保障。其中,第三支柱有三个特征,一是专门账户,二是税收优惠,三是投资增值。此次出台的意见,囊括了第三支柱建设的三大核心要点。我们期待更细化的政策出台。
    过去20多年,基金行业参与养老金投资管理历史悠久,目前已经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的养老金资产中,包括全国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及部分基本养老金,其中约60%由基金公司投资管理,公募基金始终是养老金最重要的投资管理人之一。公募基金行业发展二十多年来,培育了一大批专业的投资管理人才和队伍。
    从业绩来看,过去20年(2001-2019),公募基金助力社保基金取得了年化8.15%的投资回报。
    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我国养老金市场潜力巨大。华夏基金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市场化投资运营养老金规模约5.7万亿元,占我国GDP比例仅为5.8%。而美国二、三支柱投资运营养老金规模是其GDP的1.2倍,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二、三支柱市场化运营的养老金规模也达到GDP的50.7%。
    相比其他资管机构,公募基金在养老金投资上具备以下鲜明的特点和优势:首先,养老金作为长期资金,权益投资是其实现投资收益的核心来源,而公募基金公司恰恰在权益投资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次,在社保基金、基本养老金和年金业务中,公募基金参与时间最早,参与机构最多,是我国养老金投资管理的主力军,也是国内养老金业务经验最为丰富的资管机构;再次,未来的养老金投资管理中,精细化、多元化资产配置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凸显,基金公司可以加强权益类基金的管理能力或者重点发展主动管理的债券类基金,以及ETF和指数基金,与银行形成差异化竞争,并为银行的养老金资产管理提供底层配置工具。
    当前,中国养老金体量巨大,市场空间广阔,但尚处于发展初期。作为资管机构的华夏基金,希望承担起布局和探索养老金市场的责任和使命,通过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成功案例唤醒社会养老意识,为老百姓养老福祉贡献一份专业力量。华夏基金建议:一是养老投资一定要趁早,早做准备早安心。二是学会借助专业的力量,把养老投资这项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三是养老投资要坚持做,这是一项长期事业,坚持才能收获时间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