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红心 铸铂业匠心

无锡英特派创新实施“三个一”党建工作法

作者: ■夏国锋本报记者庄道秋

    江苏省小微企业党建工作先进集体、无锡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无锡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这是记者日前在无锡市英特派铂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特派”)党建室见到的奖牌。
    英特派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集贵金属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商会会长企业。
    近年来,英特派始终秉承“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创新实施“三个一”党建工作法,将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管理、思想文化等各环节相结合,围绕党的领导、企业发展、服务大局,实现企业管理双向融合、党建引领多维赋能、重大任务全面担当,以党建“红心”,铸铂业“匠心”,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个根本:坚持党的领导
    英特派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推行“三个双向”:双向任职促融合。建立“党政交叉任职”机制,按照支部负责人与公司决策层互融、支部班子成员与公司管理层互融的原则,支委成员100%由公司高管和中层担任,确保党建工作深度融入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
    双向交流促融合。加强党政沟通,建立“党政联席会议”工作机制,使党支部在公司决策中得到充分重视和体现,确保公司发展方向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开展“换岗交流”,增强党务人员与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之间的相互支持。
    双向培养促融合。突出党管人才,坚持“四个重点培养”,把员工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榜样、把榜样培养成文化。
    与此同时,坚持“四个优先”:招聘时党员优先、重要岗位安排时党员优先、外出学习培训时党员优先、重大决策优先听取党员意见。两年来,培养近20名技术能手,2人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
    一条主线:聚焦企业发展
    英特派坚持党建引领企业发展,始终把“思想建党”摆在首要位置,教育引导全体党员职工把个人成长成才与企业发展壮大紧紧联系在一起,激发内生动力,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党员教育体系中提效赋能。创新党员教育机制,将“铁军”精神注入日常教育,推行书记、党员“双讲双评”;制定“菜单式”主题党日活动,诵经典、唱红歌、赛党史、演红色话剧、听红色讲座,党员选、支部办;开发“英特派网上大学”,使“空中微课堂”成为身边的移动学校,进一步增强党员综合素质,提升队伍凝聚力战斗力。
    在阵地建设中提标赋能。抓牢党员活动主阵地,打造"1+3"红色阵地矩阵,投资400万元、占地600平米,以党建馆为核心,以党建文化长廊、党员活动室、初心阅览室为载体,营造浓厚党建氛围。将红色基因融入公司血脉,铸就“一家一园一堂”关爱品牌,打造“职工之家”“红石榴家园”“幸福食堂”,开设健身“四大场馆”,增强党员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在攻坚克难中提质赋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三亮三比”活动,成立“党员劳模创新工作室”,打造红色车间,践行科技自立、产业报国。党员王来兵带队攻克贵金属合金纯化技术难关,提高了核心竞争力;企业累计授权专利27个,年销售额达22亿元,目前已进入上市辅导期。
    一个重点:把握服务大局
    英特派始终坚持“体现价值、回报社会”的企业文化,用红色初心展现新时代的企业担当。
    在基层治理中展担当。坚持“党建+社会责任”,开展在职党员“三报到三服务”,24名党员全部下沉农村,组团开展志愿服务,着力形成“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良好局面。着力当好困难群众的“贴心人”,设立寨门小学奖学金、孤寡老人慰问金等,累计捐助800万元,获评锡山区热心参与慈善事业先进企业、热心参与助弱帮困先进企业。
    在乡村振兴中展担当。坚持党建引领村企共建,结对寨门村党总支,联合锡山烟草,三方共建党建联盟,打造寨门村“红石榴广场”,助力改善乡村住房。以“三县一站”为落脚点,帮扶江苏丰县、江西万安、青海化隆,成立青藏高原牦牛肉在锡“爱心中转站”,捐助20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在疫情防控中展担当。积极开展“我是党员我先上”行动,疫情期间组织号召全体党员,冲锋在第一线,“亮”出党员第一身份。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向锡山区红十字会捐资100万元防疫专款,并带动公司全体党员群众积极捐款捐物,用实际行动诠释非公有制企业的社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