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政策建机制 解决“急难愁盼”
陕西“产融结合”助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作者:
■本报记者刘可通讯员乔耀飞
“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全国各地引发热烈反响。
陕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陕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铁表示,陕西省工商联将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急难愁盼”,贯通落实“强管理、畅联络、优服务”工作要求,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促进“两个健康”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送政策建合作交流机制
记者了解到,陕西省工商联近年来长期开展为民企送政策、送服务工作,通过勤走访、多调研、建机制,助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工商联多次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陕西省分行等金融机构,就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建立银企对接长效机制、推动陕西省民营企业增强金融意识、用好用活国家金融政策等工作进行沟通交流,逐步建立了与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交流合作联系机制,进一步加强了与银行的务实合作,为民营企业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奠定了坚实的金融工作基础。
“我们不断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力度。先是和中国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接着与建设银行总行、陕西省分行及西安和平路支行共同举办全国工商联中国建设银行战略合作宣介培训班,我们还和银行共同举办了多次各类银企对接会,为农业、体育和科技型企业制定投融资服务方案。在我们的协调支持下,仅建行和平路支行就为民企投放流动资金贷款超过3.65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1138万元,大中型企业贷款3.54亿元。北京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先后为一个商会的17家会员企业授信8.86亿元。”陕西省工商联相关工作负责人介绍说。
搭平台促产业创新发展
近日,陕西省康养产业协会康养产业产融对接座谈会暨新会员见面会在兴业银行举办。
会上,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MBA导师薛磊和兴业银行西安分行企业金融部总经理李鹏等人分别就《十四五规划背景下的金融服务助推陕西康养产业加速发展》《康养金融服务浅谈》等题目进行了专题分享。
记者了解到,康养产业正逐渐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新兴产业。为激活康养产业内生力,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老有所安”,打造新时代康养产业服务新格局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陕西省工商联充分发挥工商联和所属商会的组织优势,贯通落实“强管理、畅联络、优服务”工作要求,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强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务实合作,为商会、民营企业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推动与兴业银行西安分行在普惠金融利率优惠、专项信贷支持等方面为康养企业提供支持。
“由于康养产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在陕西省工商联的平台支持下,兴业银行与康养协会进行了充分协商,从而促成了此次以‘发挥产融结合优势,助推康养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产融对接座谈会。”陕西省康养产业协会会长崔荣华会上介绍说。
“产融结合”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兴业银行西安分行行长蔡斌在会议中表示,兴业银行西安分行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支持陕西省康养产业经济发展:“我们扩大了金融服务覆盖面,消除金融服务盲区,增强服务渗透力,延伸服务触角,弥补基层金融服务空白。和企业共同探索和完善康养领域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制建设,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激发康养产业领域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记者了解到,陕西省康养产业协会和兴业银行将在陕西省工商联的支持下,抓住这次合作契机,围绕陕西省康养产业投资与发展,探索银企协同,合力构建“康养产业基金+地方引导基金”的投资生态群,将产业资本的经验优势和金融资本的融通优势相结合,深度推进产融结合。
“康养产业一头连接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接民生福祉,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需要,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陕西省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郭慧娥表示,民营企业家应当立足陕西省康养产业及双链融合创新实际,共同研究探索陕西省产融合作驱动康养产业发展的新路径,结合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机遇、新形势、新格局,为中国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图)陕西省工商联就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赴汉中市考察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