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更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近年来,国家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和利好政策,通过推进“放管服”改革,显著改善了营商环境,充分发挥了广大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就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但与此同时,民企发展仍遭遇一些痛点、难点。一些地方对优化营商环境的理解出现走样,在落地执行时出现偏差。如把优化营商环境简单理解为“创业时的便利化”,对于企业创建后遇到的困难,缺乏协助解决的动力和方法,甚至是对于遇到稍有违规的企业,就一棍子打死。此外,民营企业在经营中经常面临维权困难的问题,吃哑巴亏。在市场准入,补贴等政策层面,民营企业还面临或多或少的歧视现象。
针对这些现象,全国政协委员、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向正在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递交提案提出三条关于全周期全过程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一是树立营商环境全周期、全过程优化服务理念,做好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支持。要健全企业准入、生产、经营、退出、人才引进等全过程全方位的政策,将过往好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固化细化下来,如“最多跑一次”“线上+线下”“驻企店小二”等实用有效的政策措施要继续全面推广。二是对民营企业要进一步放开竞争准入门槛,包括融资条件,享有的公共服务,税费负担等方面。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放宽准入门槛,配合事中事后监管和优化服务改革,着力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三是充分发挥政企沟通对话机制和共同体联系点工作机制作用,通过制定实施“可以不予立案”清单,支持市场主体修复信用;开设并用好服务民营企业绿色通道,紧盯民营企业需求,主动靠前服务;适时开展相关法律政策宣传教育活动等,聚焦市场主体遇到的法治难题,解决市场主体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