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科技伦理滞后带来的风险

作者: ■何翠云

    据报道,马斯克的神经科技公司将在2022年首度展开“人体试验”,以测试该公司研发的人体植入芯片的性能。马斯克在一场线上企业家峰会中披露,试验参与者有可能是某些受到严重脊椎损伤、四肢瘫痪且无法自理的患者。马斯克表示,公司已对芯片植入操作进行了诸多测试,目前能够确保产品的安全可靠性。据了解,这家创办于2016年的公司旨在实现“脑机合一”,其最终目标是将人类意识与机器智能完美融合,该公司早期的工作重心将围绕着人体芯片的医学应用展开。
    “人脑芯片”“脑机合一”这一科幻片中出现的情节正逐步走向现实。尽管将来人体芯片只是在四肢瘫痪且无法自理的患者身上进行医学应用“人体试验”,但这也会引发我们对未来高科技应用可能对人类伦理与人类社会带来冲击与风险的担忧。
    当前生命科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并逐步融合,科技伦理被很多国家提出来,并成为交叉、前沿性的研究领域。有观点提出,科技伦理,即人类伦理在科技领域的体现,科技体系应推动人类社会健康发展、造福人类。近年来,在一些生命科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专业的会议上,也常常听到研究科技伦理问题的声音。相信不久,科技伦理也将逐渐成为各媒体关注的公共话题。
    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特别是高科技应用缺乏一定的监管,可能导致缺乏应有的道德底线并带来恶果。科技向善,也是常谈常新的话题。爱因斯坦曾说,“科学家和工程师担负着特别沉重的道义责任”。的确,科学家和工程师不仅承担了技术创造的责任,而且担当着指导技术创造的道德指向。目前高科技多掌握在科学家和工程师等社会精英手中,如果他们在科技研发活动、科技应用推广活动、科技应用行业管理中不考虑科技伦理问题,那么社会的正常运转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目前科技伦理的研究趋向是,从实践层面主张科技伦理价值原则,深度植入科技活动;从理论层面采取质疑的态度,并探索相关伦理原则如责任原则。有观点认为,科技伦理原则应该包含:后果应风控、信息应公开、知识可解释、行为可问责、减少不平等价值准则,并提出“科技、经济、伦理”三位一体的治理体系。事实上,无论是科技的发展、还是经济的发展,最终还是在于提高人类社会的福祉,而不是扭曲人性、忽视人的尊严、加大社会的不公平等。所以,商业经济的发展最后要回到商业伦理,科技的发展也要回到科技伦理。警惕科技伦理滞后带来的风险,非常值得关注。
    有观点认为,科技伦理教育势在必行,将科技伦理知识整合到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法之中,并称之为“道德嵌入”。也有观点呼吁,对于科技伦理,社会各方面都应该关注并参与进来。科技伦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事情,而且是全世界人类自身应该积极关注的话题。或许,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样的科技是好的,但我们一定知道什么样的科技是坏的,这就容易达成基本的共识。
    科技伦理原则和规范如何设立等问题,是这个高科技时代的重要命题,既关系着当下我们的生活,也将影响后世。因此,这一话题值得我们进入深层的思考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