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一老一小”服务万户千家

——访北京学前教育协会、北京市朝阳区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会长秦利国

作者: ■本报记者姜虹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老一小”牵动着亿万家庭,关系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对全周期美好生活具有深刻影响。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发展普惠托育和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在国家支持、政策扶持、社会急需的时代背景下,养老托育服务行业发展正当其时。多年来,北京学前教育协会、北京市朝阳区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在会长秦利国的带领下,致力于“一老一小”事业,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走进协会办公室,一眼可见挂于壁上的《问道图》。画中,老子坐于苍老古树下,孔子立于老子前呈请教姿势,两位圣人的思想在此间交流碰撞。这幅画也体现了秦利国的处世理念——怀抱利他之心,在交流中寻求平衡。“做协会工作需要智慧,要站在政府和企业的中间位置,要有服务全局的意识,才能真正把协会办成联系政府与企业的桥梁。”秦利国说。
    规范化让养老更有尊严
    在今年由民政部、人社部联合主办的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北京选拔赛中,北京市从16个区中共选拔出4名选手参加,其中3名来自朝阳区,这同北京市朝阳区养老服务行业协会是分不开的。
    “养老服务业浪潮兴起时间较短,很多养老机构在初创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整个行业都在探索中前进,协会有义务引领大家走规范化发展之路。”秦利国介绍道。2016年12月,他受朝阳区民政局委托,筹建成立北京市朝阳区养老服务行业协会,经投票选举担任会长一职,现在已是第二届。
    彼时养老服务业在北京已发展十余年,急需融合社会各界资源、建立行业标准、形成行业自律。协会成立后,秉持“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社会”的理念,积极配合政府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落实,维护养老服务机构利益,协调机构内外部各方关系,开展财务管理、生产安全、护理技术、项目管理、服务质量等方面培训工作。
    2017年,开展诚信建设年活动;2018年,深化行业服务内部治理结构;2019年,开展破解多层次、多角度涉老事件、案件难题工作;2020年积极投入疫情防控;2021年,成立朝阳区养老服务行业协会精准服务联合体......一件件工作、一项项活动、一次次培训,实实在在地为养老机构提供了帮助、带来了便利。“有问题找协会”在朝阳区养老机构从业者中已深入人心。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资料显示,我国90%左右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6%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居家养老为主的现状,呼唤着业界做好配套服务。对此,早在2018年,协会就组织辖区内部分养老机构、养老驿站围绕制定居家养老服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开展专题研究。
    “协会下一步工作重心就是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比如上门服务人员统一标识、加强服务人员标准化培训、统一服务流程步骤标准……”在秦利国看来,养老机构建立提高服务质量的长效机制不能单纯依靠政府监管驱动,而要在养老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上主动作为,练好内功,不断满足社会对养老机构提供优质服务的需求。
    标准化让托育服务更安心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许多双职工家庭迎来了第二个孩子,高兴之余孩子“谁来带”成为难题。以隔代抚养为主的模式已不能满足许多家庭对追求更高育幼质量的需要,许多新手爸妈认为专业的托育机构能够提供动手动脑等能力的训练,是对家庭照看很好的补充。与日渐旺盛的托育需求形成对比的是相对不足的服务供给。
    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全国现有0—3岁的婴幼儿4200万左右。据调查,其中1/3有比较强烈的托育服务需求,但实际供给仅为5.5%左右,供给和需求缺口还很大。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由1.8个提升到4.5个。面对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和与日俱增的市场需求,托育行业正逐步站在风口上,但缺乏行业标准、人才培养不足等核心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秦利国带领下,北京学前教育协会为了推动实施托育行业标准化战略,积极组织托育学术专家,联合其他领域标准化专家组建“托育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组”,致力于拓展托育标准研发服务,开展标准技术内容和编制方法咨询,为托育机构制定标准提供国内外相关标准分析研究、关键技术指标试验验证等专业化服务,为托育服务机构实施标准提供定制化技术解决方案,指导托育服务机构正确、有效执行标准。
    党建引领行业行稳致远
    采访中中华工商时报记者了解到,两协会党支部自成立以来,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上下联动,多元参与,自身发展的同时还注重指导会员单位开展党建工作,强化了协会党建工作的引领效应。
    北京市朝阳区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以党建为引领,遵照协会章程,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指导思想,构建以“党建+内部建设、会员服务、社会服务”的“1+3”工作机制,主动有为谋划各项中心工作。北京学前教育协会主动适应会员发展需求,大胆探索创新活动方式、服务手段,搭建党史学习教育、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等服务平台。协会党支部开展活动时坚持把党的先进性和托育服务行业结合起来,把党建工作与协会工作结合起来,把党员学习教育与协会活动结合起来。
    “一位园长、幼师如果不了解中国共产党党史,难以培养出爱党爱国的孩子。所以,我坚持要将红色教育融入到幼师培养体系中,教育引导园长、幼师发自内心地热爱党热爱国家,这对学前教育领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至关重要的。”秦利国进一步解释说。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有一小,如获至宝”。正如《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和乐场景所描绘的那样,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是国人内心深处所向往的幸福生活。正是承载着千千万万家庭的憧憬,秦利国表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将带领协会积极探索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在“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导下继续深耕“一老一小”事业,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