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商会也能办大事
——解析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食品腊味商会发展密码
作者:
■黄涛
在广东省各级工商联所属商会中,中山市黄圃食品腊味商会(以下简称“黄圃食品腊味商会”)虽然只是镇街商会,可在该商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陶柳华提供的有关材料中发现,黄圃食品腊味商会却参与制定三项国家级团体标准;与权威检测、制标、展会、征信等部门、机构建立“一站式窗口”会员服务平台……这生动地诠释了“小商会也能办大事”。
深耕细作 真抓实干
中山黄圃,这个有着近870年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底蕴的古镇,是广式腊味发源地,也是中国首个“中国食品工业示范基地”“中国腊味食品名镇”。“黄圃腊味”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也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150多年的黄圃腊味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何监督腊味企业按标准生产?如何严格把控肉源质量?如何规范管理企业产品流通环节?如何加强企业家及员工的管理和技术?这些涉及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需要行业规范、部门监管、政府指导,多方合力共筑安全屏障。
“如果没有一个组织或者平台去引导企业合法生产经营或者没有正确的舆论导向,拥有百年品牌的黄圃腊味很可能会成为夕阳产业,于是黄圃食品腊味商会应运而生。”黄圃食品腊味商会会长、泰和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献章表示,商会是腊味企业抱团发展的聚合体,成立之初,这个平台就肩负起“肉源食品安全、产品检测安全、行业企业标准规范、食品安全培训”等方面的使命。
如今,作为全国最大的广式腊味的生产基地,整个黄圃镇已有腊味加工企业100余家,销量占据全国广式腊味市场超六成。
成绩来之不易,离不开企业的专业专注、深耕细作。让会员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黄圃食品腊味商会的实干精神。
为加强各会员企业肉源质量安全管理,进一步提升企业主食品安全意识,黄圃食品腊味商会推出商会构建肉源安全监督机制,共筑源头安全关;发动会员签订安全承诺书,确保食品安全生产;全面启动商会监管、企业自律、群众监督“三方联动”机制,构筑公众食品安全防线;及时掌握产品的质量,倡导企业集中送检;加强培训练内功,提升素质促发展等五大服务措施,构建肉源安全监督机制,助推会员企业走向规范化发展道路,为黄圃腊味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为提升整个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竞争力,尤其是在破解腊味行业生产中的“酸价”困局方面,黄圃食品腊味商会通过加入中国肉类联盟,联同国内、省内食品大企业,齐心协力推动国标《GB2730腌腊肉制品》取消检测“酸价”理化指标,新标准已实施执行。根据会员企业的诉求,制定《DB44/T567-2008地理标志产品黄圃腊味》地方标准和《黄圃腊味》团体标准;参与制定国家级的《GB/T23493-2009中式香肠》《腊肠加工技术规范》,推动全国腊味行业标准的品牌建设,助力会员企业走进更广阔的市场。
以实干来赢得组织认可,以实干凝聚行业力量。泰和、得福、信裕、创格、麦丹轩、银华、荣业、今荣、福人品、业冠、蓝雁、台椰、智力多、广中皇……这些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叫得响的行业品牌企业,纷纷加入黄圃食品腊味商会。
建立“一站式窗口”服务平台
商会作为沟通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党委、政府的支持力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商会的发展高度。用王献章的话来说,没有黄圃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就没有商会的发展。
王献章表示,黄圃镇党委、政府十分支持腊味行业的发展,按照“政府引导、部门支持、食品腊味商会推动、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的方式,推动建立“一站式窗口”会员服务平台,在权威检测、制标、会展、征信等方面为会员提供服务,探索新时代民生、经济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王献章进一步表示,根据食品安全法,商会开展了“送检服务”“制标服务”“培训服务”“考证服务”“征信服务”五大品牌的服务项目的核心指引。
“五大品牌服务是免费为会员企业服务,不收取服务费。”据陶柳华介绍,五大服务平台有力整合商会和权威机构的资源,由商会会长任平台主任,党支部书记任执行主任,4名常务副会长任副主任,10名商会党员及企业党员任成员,并邀请镇党政领导、机关部门负责人、食品专家、企业代表、律师代表等担任政策、法律等顾问,通过“及时预警、主动澄清、专业指导”等工作,把五大平台的服务形成及时、系统、专业、实惠的“管家系统”,为腊味企业的需求提供了保障,逐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近年来,五大服务平台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已经有2000批次样品通过商会的“送检服务”平台送检,为会员节省约近100万元的检测费用;384个会员企业标准通过商会的“制标服务”平台制标,为会员企业节省35万元;2000人次会员企业通过商会“培训服务”平台培训;300人次通过商会的“考证服务”考证,顺利获得“食品安全管理员证”;100多家腊味企业通过商会的“征信服务”平台获得风险预警服务。
在业内人士看来,黄圃食品腊味商会五大品牌服务融为一体,实现“一站式”服务,充分体现了党建引领的作用,结合会员企业质量安全、生产经营、企业文化、管理等内容,为会员企业搭建政、企、商三方的深度融合平台,促进政商关系“亲”“清”互动,提高会员企业的政治站位,为会员企业提供思想和经营管理交流平台,为会员企业营造了“爱企、暖企、护企”的创业氛围。
党建与会建“共融共建”
强化组织建设,夯实商会基础,商会党建引导着商会健康发展的航向。2020年11月,黄圃食品腊味商会成立党支部,牢固树立党建引领商会建设工作理念,坚持以党建工作统领商会发展全局,发挥党建促会建作用,推出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据陶柳华介绍,商会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采取党建与会建“共融共建”的方式,依托商会党群服务站红色阵地,凝聚一百家会员企业,探索形成了“一个坚持、两个结合、三个覆盖”的“123特色党建模式”,进一步服务好会员企业,推动商会服务工作创新发展。每个服务平台均由商会党支部党员任组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会员企业提供专业、贴心的服务,全方位、多层次的专业服务获得会员企业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赏。
在陶柳华看来,企业产品需安标生产,企业自行找相关机构制定标准存在价格不透明、服务不到位的情况。为了解决企业“制标难”问题,商会党支部按照两个结合中的“把党建工作与会员企业生产经营相结合”,向会员企业推出“企业标准制定服务平台”,由党支部书记审核标准内容,引入第三方标准制定机构,按照商会制定的标准指引,“一标一企”为会员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服务,会员企业可享受会员价,每个标准费用约节省1000元。
“商会将食品安全法的要求与会员企业的需求相结合,创新推出五大服务品牌,形成企业蓬勃发展,员工爱岗敬业、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擦亮‘黄圃腊味’金漆招牌。”王献章进一步表示,今后,商会将继续发挥服务平台的协调作用,创新打造更有商会特色的“服务+”,推动“产业高地、名镇黄圃”建设和黄圃腊味行业高质量发展,继续用“安全”书写黄圃腊味百年历史,为构建食安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作出新的贡献。
(图)2020年10月,黄圃食品腊味商会组织会员企业参加电商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