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万发集团:

像章铸魂践初心 红色引领勇担当

作者: ■本报记者 傅春荣
山东威海万发集团董事长于国杰
位于山东省威海市的毛泽东像章博物馆
毛泽东像章博物馆大厅
毛泽东像章博物馆展厅
于国杰荣获山东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
    一位民营企业家,投资4.5个亿打造了一个中国最大的毛泽东像章博物馆。馆内珍藏的各种毛主席像章、勋章等约10万个品种、157万枚,镌刻着毛主席一生的丰功伟绩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革命历程,是目前世界上一站式馆舍面积最大、藏品数量最多、收藏种类最全的像章馆……
    这个从16岁就开始收藏毛泽东像章、被当地人亲切称为“像章王”的企业家,正是山东威海万发集团董事长于国杰。
    山东省威海市临港区蔄山镇北申格村,于国杰1962年出生在这里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父母挣的工分不够养活兄弟三个,“一天都没吃饱过”。但越是贫穷,越让于国杰下定决心,把高中读完,要有文化,要带领村子里的人过上好日子。
    “思路决定出路。”于国杰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早年担任村支书,带领乡亲们做过酒厂,后来又在乡镇上干了30多年,布鞋、纺织、化工、房地产都搞过,一路走来,被人称作“于大胆”的于国杰,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乡村演绎了一段创富传奇。
    勤奋、思维、眼光、创新……正是于国杰身上这些不同寻常的特质,让他能够驾驭着一个庞大的企业航母稳稳破浪前行。
    而像章博物馆,是于国杰众多传奇故事中最特别的一个。
    像章博物馆
    深藏民营企业家的理想与信仰
    “人还是要多做好事实事,让人家满意,咱才能得到认可……”走近于国杰之前,记者先是从一部名为《像章王传奇》的纪录片里认识了他。
    这部由威海万发集团投资拍摄的片子,斩获了国内国际多项大奖。整部纪录片,有着朴实厚重的浓郁底色,用白描的手法,将一个山东威海地道农村出身的民营企业家,改革开放以来创业发展的传奇故事娓娓道来。
    正如《像章王传奇》这个名字所传递出的信息,除了是一个踏着改革开放春风创业创富的企业家,于国杰同时还是全国首家毛泽东像章博物馆的创始人;“这座博物馆是我一辈子中最荣耀的一件事,一看到像章就看到当时人们对毛主席的爱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历史,也都通过像章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1962年出生的于国杰,跟很多老一辈民营企业家一样,被深深烙上了红色的时代印记。
    “在我们那个年代,对毛主席有很深的感情。上初中时,像章比较少,得到一枚像章就像是得到宝贝,我的第一个像章是用笔和同学换的。”于国杰回忆说。之后的30余年中,除了做企业,于国杰其他的时间都奔波在这条收集路上,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和可能出现像章的大街小巷。
    靠着这种“痴迷”,30年中,于国杰共收集毛泽东像章等各类徽章157万枚、10万个品种,占全国收藏量的65%。他把这些像章按照不同历史时期布展,展示了毛主席一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身影,从韶山到安源,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从遵义会议到延安窑洞,从百万雄师过长江到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经历。
    “毛泽东像章记录了一段革命历史,见证了一个伟人时代,承载了一种中国文化,也浓缩了一门徽章艺术。”于国杰告诉记者:毛泽东不是神,他也是个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想起他老人家,带领中国人民小米加步枪,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我们还有什么干不成的?”
    “像章里有一个时代的记忆,我想让更多人看到它。”出于这样的想法,2007年,于国杰就腾出了公司一幢五层的办公楼,想把像章挂出来小范围展示。
    但数以百万计的像章,要分门别类展示出来是一项庞杂的工程。
    于国杰从全国寻高人帮忙整理。最终,由北京、烟台等地博物馆系统技术人员组成的27人专家小组成立了。技术人员决定从载体、造型、保护三个方面入手整理像章。11个月之后,像章全部入框,于国杰为此付出了340万元。
    即使如此,他依然不满意。“我要在有生之年将这些像章像模像样展示出来,给像章一个‘名分’。”有了这样的信念,他将像章们安放在办公楼展示的同时,又在威海临港区管委旁边择地开建新馆。为了新馆,他一下就投入了1.4个亿。
2012年,新馆落成,像章们有了更宽敞的新家。给像章的新家取名时,于国杰犹豫了。因为懂行的人都知道,其实“博物馆”三个字不是想叫就能叫的。
    于是,于国杰一方面在当地民政部门报备,以“纪念馆”命名新馆,另一方面也多方走访,寻求可以申报“博物馆”的途径。为此,他还聘请专业公司帮忙,对照申报博物馆需要的“硬杠杠”——场馆设施要健全;展馆及文物陈设主题明确、清晰、内容丰富,人、像、声要有机结合;配备专业研究中心;配备文物保护中心;展馆安全班子要健全;讲解服务要清晰简练等等,按照国家二级博物馆的标准逐一建立完善。
    2014年3月28日下午,以山东省文物局为首的专家组来威海审核于国杰的申请。最终,专家组认为,像章馆主题突出,特色鲜明,规模宏大,设施完备,对于弘扬毛泽东思想、保护红色文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备博物馆设立条件,一致同意注册验收。
    2014年4月1日,山东省文物局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毛泽东像章博物馆”,这是威海市首家民办博物馆,也是全国首家民办毛泽东像章博物馆。
    如今,这座馆舍面积达8700平方米,总投资4亿多元的威海毛泽东像章博物馆,已成为集参观旅游、教育展览、学习研讨为一体的大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被授予“国家AAA旅游景区”“全国旅游价格诚信景区”“山东省有度德耀齐鲁道德示范基地”“威海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威海市国防教育基地”等称号。
    作为国家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每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更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像章博物馆如今已经走出威海,陆续建成浙江乌镇、新疆精河县,贵州荔波县等地的分馆,开启了布局全国的红色之旅。
    据记者了解,毛泽东像章博物馆内所有的像章均免费对外展示,每年光维护它们就费用不菲。可当有买家慕名而来,于国杰却一律拒绝。有人问他独守着一座金山,图啥?对此,于国杰总是执拗地说:“我收集像章不是图钱,而是信仰。”
    “人呐,钱可以没有,但信仰不可失。”于国杰深知,一个民族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何等重要。就像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重建文化自信,是他经过几十年的探索跋涉,最终与公益一道选择的路。从不经意的收藏,到具有文化主题与精神意蕴的风景,这是于国杰坚守初心后文化重建的自觉和超越,是一条可以触摸的中国几代人历经浴血奋战的抗争、厚德载物的奋发、乐观修复的成长之路。
    替天下儿女行孝
    观澜国际养老公寓的初心与实践
    如果说,于国杰把像章博物馆做成了星火燎原的启示圣地,那么,他则把观澜国际养老公寓做成了为天下子女尽孝的幸福家园。前者最为倾情,后者尤是注心,这种情和心的投入,是一种选择,是于国杰在庞大的商业体系砥砺前行中做出放弃和坚守后的最终选择。
    拍摄于2017年重阳节的《像章王传奇》一开始的画面,就是55岁的于国杰与自己的结发妻子车丽红,边吃早饭边讨论观澜国际养老公寓里老人们的家长里短。
    “这次出国,我捎了点巧克力给老人。”一口浓重胶东方言的于国杰,跟妻子说起公寓里唐阿姨腿摔了要做手术。“这人就是怕老,到时候咱们老了,说实话也挺可怕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替天下儿女行孝”,这是于国杰起心动念踏入养老产业的初衷。“因为我们公司所有的财富,都是改革开放靠党的政策得来的,所以必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养老产业是微利产业,但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我们做企业的,必须要担起自己的责任。”
    据记者了解,从2009年立项投资,2012年开始建设,2015年正式对外营业,于国杰在万发集团供不应求的房地产中,辟出了最好的地段和房源创办了观澜国际养老公寓。
    但从立项开始,于国杰就收到了很多反对声音。“他们都觉得养老行业赚不回来本,我有个观点就是,想赚钱就别做养老。”
    说到这里,必须简单介绍一下万发集团了。这个创始于1982年、从乡镇企业起家的威海民营企业,到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横跨高端养老、像章文化、艺术收藏、餐旅休闲和地产物业等五大板块的集团公司,旗下控股、参股子公司10余家,员工280多名。
    然而,这里所提到的“高端养老”,一开始,正如反对者们所预计的,得靠着集团其它部门来供养补贴。
    “你要问我后悔吗?我不后悔。今天没有利润不一定明天没有,我们先把事做好了,后面的发展还是很有前途的。”3年前,接受某电视台记者采访时,于国杰表示中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随着80后、90后这批独生子女面临承担赡养义务的压力越来越大,养老产业的黄金时期就来了,所以面对这样一个朝阳产业,他进行了极具前瞻的投资。“这得有个过程,养老产业5年以后才能迎来春天。”
    3年后的今天,再看于国杰的选择,不得不佩服他睿智的眼光和超前的胆魄——据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消息,“十四五”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十四五”《纲要草案》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养老产业将成为伴随老龄化进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产业。
    有机构预测,到2022年中高收入老年人口数量将超1亿人。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6.91万亿元,预计2022年达10.29万亿,期间复合增长率高达11.9%。“我国养老产业是一个万亿蓝海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在观澜国际养老公寓,不仅生活上对待老人要无微不至地关怀,更注重精神层面丰富和满足。我们的养老理念,是把孩子应该办的事我们来解决,让子女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和价值。”于国杰告诉记者,通过观澜老年养生公寓的建设、发展和探索,他的目标是要做一个养老的规范化标准,叫这个行业能够得以健康有序发展。
    特色党建铸魂
    传承红色文化引领企业发展
    在于国杰这个像章王的带领下,多年以来万发集团以红色文化为魂,特色党建引领发展,企业弥漫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气息。
    据记者了解,万发集团党支部成立于1989年,2013年升级为党总支,现有5个党支部,党员30人。集团同时还建立了团总支,下设4个团支部,建立了工会委员会,现有工会会员110人。
    万发集团党总支坚决维护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核心地位和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以红色文化为载体,以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为目标,完善党建工作机制,把党建工作要求转化为实实在在具体管用的发展措施,使党员干部在推动企业争先创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走出了一条党建强、发展旺的成功之路。
    2014年,万发集团党总支被中共威海市委组织部和“两新”工委确定为“威海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2016年,被中共威海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为了更好地开展党员教育培训,集团党总支每年都组织党员职工观摩毛泽东像章,接受爱党、爱国等红色教育,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为了更深入地感受红色文化,党总支还组织优秀党员职工前往韶山等地体验“红色之旅”,重温红色经典,传承伟人精神,表达崇高敬意。
    此外,通过牵头在像章博物馆内开设道德讲堂,万发集团党总支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主题涵盖像章故事、党员风采、诚实守信、敬老感恩等内容,广泛传播中华传统美德、凡人善举,进一步提升党员职工的文明素养。
    在集团党总支的指引下,山东万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拍摄了励志影片《海岛之恋》《章魂》《红色情缘》等;建立万发艺术中心,收藏根雕、奇石、官窑瓷器等艺术品上千件,宣扬传统文化;编印《工作简报》,谱写“万发之歌”,创办企业内刊《今朝》,印发《企业文化手册》,内容涵盖企业价值观、发展愿景、经营理念、行为规则、党建经验做法等多个方面;继承总结了万发集团20年发展中形成的企业文化和价值取向,提炼创新了企业文化理念,研究确立了发展方向,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更具特色的党建创举,是万发集团在观澜国际养老公寓里建立的“银发候鸟”党支部。
    据记者了解,入住观澜的“银发候鸟”群体中,有20名老党员,其中不少人还曾在国家部委和军队院校等单位担任过领导职务,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他们平均年龄83岁,平均党龄46年,最长党龄69年。对于这些一生跟随党的步伐,将青春奉献给祖国的老人们来说,在安享晚年之际,党组织归属感的缺失却成为他们心中最大的困扰。
    为了让老党员离家不离党、离岗有作为,万发集团经过向蔄山镇党委请示后,探索建立了威海观澜“银发候鸟”党支部,让老党员在组织上重新找到“回家的感觉”。
    党建引领共富理想。于国杰在创业的同时,不忘奉献爱心、回报社会,让善良成为风尚。他先后向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等社会组织,以及汶川、玉树、武汉等灾区捐款捐物;他出资为驻地中学建起微课教室,为家乡和帮扶村队修路、安装路灯、接通有线电视,定期看望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学生等,累计捐款金额超过1000万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民营企业家社会责任的真谛。
    “人,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有担当,因为你生在这个社会,没有责任的话,就不叫一个完美人生。”除了万发集团董事长,于国杰还有很多身份——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齐鲁文化之星,道德模范,威海市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威海市工商联副会长等等,但他告诉记者,不管走多远,自己永远都是当初那个农民的儿子,那个一心想要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党支部书记。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是于国杰此生坚守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