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
“十四五”开局之年已经过半,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形成实物工作量”,彰显宏观政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富含多重深意。
形成实物工作量,是应对挑战稳定经济增长的需要。开局之年,聚焦“两新一重”和短板弱项,一批重大项目上马,加快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使用,形成政府有效投资,有助于开好局起好步。
形成实物工作量,顾名思义,政府花钱要花出实效,要稳扎稳打形成重大基础设施、市政工程、新基建等看得见的“实物工作量”,这样的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才真正有效。
形成实物工作量,凸显高质量发展主题。今年预算将财政直达资金规模扩至2.8万亿元,新增的3.75万亿元专项债目前已发行约六成、支出过半,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发力,就是为了确保事关“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尽早落地。资金拨付进度越快,越要求各级政府提早储备项目,确保资金跟着项目走,避免落入“钱等项目”的尴尬情形。同时要瞄准高质量项目,立足高质量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杜绝粗放投资的老路,也要防止为花钱而花钱,选择项目“萝卜快了不洗泥”,更不允许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年中已过,走好“下半场”至关重要。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考虑到今年基数抬高因素,各级政府还要把握好资金进度,提早做好后续项目储备,确保今年底明年初持续有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将经济运行稳定在合理区间。下半年编制明年预算时,也要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增进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尤其对关乎地方政府投资力度的专项债券实行穿透式、全过程监控,防止资金被挪用,对造成新增债务的要终身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