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为助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蓄势添能

2021全国工商联主席高端峰会暨全国优强民营企业助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大会主旨演讲发言

作者: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助力建设亮丽内蒙古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要时刻,我们相聚在美丽的敕勒川草原,参加2021全国工商联主席高端峰会暨全国优强民营企业助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大会,共话助力建设亮丽内蒙古大计,我感到十分荣幸!
    “双碳”目标背景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带来“源、网、荷、储”业态新变化,催生市场发展新机遇,已成为内蒙古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正泰与呼和浩特市、通辽市签约了风光储制氢新能源示范项目,联合江苏环太集团在包头市投资并扩大了单晶拉棒产能,在包头、鄂尔多斯、乌兰浩特、锡林浩特等地投建了光伏电站。
    我们还与蒙西电力公司、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城发供热公司等单位开展了应用研发技术创新合作。
    今年5月,正泰新能源产业赴内蒙古投资发展代表团,受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的亲切会见和热情勉励。根据石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张韶春秘书长的直接推动下,两个月来,已签约落地未来低碳能源技术应用研究院,框定了“风光氢储”“乡村振兴”“智慧城市生命线”等项目及新能源产业配套制造基地。我们深切感受到务实高效的服务热情与开放便利的营商环境。
    我坚信,有自治区各级领导的长期关心和大力支持,我们在推进上述示范项目落地中,一定能体验到石书记所说的让大家到内蒙古“放心投资、安心创业、顺心发展”的美好景象,我们也一定会在助力内蒙古产业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正泰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十四五”、锚定数智化、锚定碳中和,争做新时代绿色低碳发展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
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荣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史贵禄:
内蒙古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投资潜力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取得了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
    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迅猛发展,成就了一大批民营经济经济人士。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民营企业的今天,我们要感恩改革开放,感恩中国共产党。
    短短40多年来,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在国家治理、军队建设、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就这次疫情来看,我国很快控制住来势凶猛的疫情,成为2020年世界上唯一一个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荣民集团自持的各类商业150多万平米,有几千家小微企业参与经营。在疫情期间,我们直接给这些小微企业免除3个月租金。同时,得益于“六稳”“六保”举措,荣民集团除冷链物流以外,不到一个月就全部复工复产了。
    荣民集团有幸参与了脱贫攻坚,从2000年开始,在陕西榆林定边白泥井镇以产业带动集中连片的三个特困乡整体脱贫。2000年以前,这三个乡的人均收入还不足500元,总产值还不到1亿元,到2020年其中的一个乡人均毛收入就达到20万元左右,其余两个乡人均毛收入达到10万元左右,三个乡的总产值超过了50多亿元。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科技创新提到了战略高度。新征程,新使命,新担当。近几年,荣民集团在新材料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研发人员,研发出了全球最领先的超轻镁锂合金、铝锂合金、2系7系超硬合金等核心技术,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多项空白,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未来,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贡献。
    近年来,内蒙古生态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目前,正在抢抓机遇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投资潜力。
    一是内蒙古山川秀美、历史悠久,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地上有草原林海、大漠长河,地下有丰富的矿藏,煤炭、稀土等17种资源全国排第一,可转化价值非常高。
    二是内蒙古有广阔的土地,太阳能、风能资源很丰富,最适宜搞风力发电、生态光伏发电,能有效减少碳排放。
    三是内蒙古可以大规模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既能拉长农业产业链,又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全国工商联常委、伊利实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总裁潘刚:
以"三新"面貌与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感谢全国工商联,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时刻,为我们搭建凝心聚力、助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交流平台。
    一直以来,全国工商联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共同为内蒙古厚植经济发展沃土,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添能。良好的发展环境滋养着企业成长壮大。伊利连续七年蝉联亚洲乳业第一,去年成为“全球乳业五强”,伊利的发展证明了内蒙古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伊利积极践行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对伊利“种好草、养好牛、卖好奶”、发挥乳业龙头企业带头作用的重要指示,深刻领会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布小林关于解决好制约中国乳业发展中瓶颈问题的指示要求,全力推进内蒙古乳业振兴。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伊利牢记初心使命,以“三新”面貌,与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一是坚持“共赢发展”新路径,推动集中集聚集约高质量发展。实现奶源基地的高质量发展是奶业振兴的根基,建设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标准化“四化”牧场,要从源头提升奶业竞争力。为此,伊利将继续转变发展方式,打造奶产业集群项目,提升规模效应;转换发展动能,探索“数字牧场”建设,实现对牧场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确保每一滴奶都是最优品质。
    二是探索“绿色发展”新未来,助力打造更加亮丽的北部边疆风景线。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守好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内蒙古每一家企业都责无旁贷。龙头企业更应发挥好引领作用,处理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目前,伊利对标、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全国第一家承诺实现碳中和的乳制品企业。未来,伊利将继续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径,让草原充满生机,让内蒙古更加亮丽。
    三是迈出“创新发展”新步伐,为“科技兴蒙”贡献智慧和力量。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内蒙古“十四五”发展的首要任务,“科技兴蒙”正加快推进。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科技开放合作,才能助力内蒙古走出一条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创新驱动之路。近年来,伊利积极构建“全球智慧链”,集智全球、拥抱创新,专利申请总数、发明申请总量已位居世界乳业第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伊利作为内蒙古龙头企业,将始终铭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贡献“合作共赢”“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的新作为,让农牧民生活更美好、北部边疆更美丽、创新成果更丰硕。也欢迎来自全国其他地区的企业在内蒙古这片拥有巨大发展生机的沃土上投资兴业、建设未来。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新:
筑巢引凤打造世界绿色硅谷
    一首《敕勒歌》道出了内蒙古草原的人杰地灵。在这美丽的黄金时节,全国工商联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共同组织全国优强民营企业助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大会,对引导民营企业投资内蒙古、建设内蒙古、扎根内蒙古,具有重要意义。
    多年来,特变电工积极投身内蒙古经济建设发展,在特高压直流、特高压交流、特高压柔性输电、源网荷储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管理平台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创新突破,将这些引领性的能源电力技术、装备、标准服务于内蒙古,长期稳定提供核心产品保障以蒙西-天津南1000kV、锡盟-山东1000kV、扎鲁特-青州±800kV、呼伦贝尔-辽宁±500kV等为代表的近7800万kV的国家级重点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为内蒙古加快推进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设、打造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提供坚强可靠保障。
    近年来,公司累计在内蒙古投资超100亿元,在包头固阳、锡盟正镶白旗投资高端电力装备制造产业园,建成并运营近1.2GW的清洁能源项目,年均提供绿色电力35.5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107.6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76万吨。这些新能源基地已建成并网发电,正在为京津冀地区、冬奥会场馆源源不断地提供源自内蒙古的绿色清洁能源,为助力内蒙古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早日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增添了新动能。
    特变电工将内蒙古定位为公司最重要的绿色能源产业基地,围绕源网荷储、多能互补能源装备、智能制造产业等模式,在内蒙古各地区积极扩大合作。公司与包头市签署年产20万吨高纯多晶硅和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开发项目的重大投资协议,目前投资近100亿元的一期10万吨全球最大单体高纯多晶硅建设项目已在包头市土右旗区开工建设,将于明年全面完工达产,公司还将在包头建立硅基新材料研发创新中心,筑巢引凤打造世界绿色硅谷。
    “十四五”期间,公司计划累计投资500亿元在包头达茂旗新能源基地、锡盟特高压二期新能源外送通道、正镶白旗蒙电进京等项目中建设绿色能源基地,并启动能源装备产业投资、有机硅、电子特气等循环产业链建设项目,最终建成以绿色能源生产绿色电力装备的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国家级全产业链硅基新材料研制创新中心、高端电力装备研制中心和源网荷储绿色能源基地,将敕勒川优质的风、光资源,转化为装点中国、装点世界的不竭动力,进一步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助力夯实内蒙古在“中蒙俄经济走廊”中的核心枢纽地位。
(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朱永康根据现场发言整理,照片由本报记者张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