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跟党走:百年党史中的无锡工商红色印记

作者:
编者按:
    无锡,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是乡镇企业“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民营经济的集聚地之一。新中国建设初期,这里走出了“为大家舍小家”的红色实业家。步入新时代,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一大批爱党爱国、潜心实业、创新创造、勇攀高峰的民营企业家。建党百年,无锡工商界始终红心向党,坚守实业,与国家发展同频同步。日前,无锡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举办了“永远跟党走——百家商会学党史”主题活动,通过党史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回顾百年党史中的无锡工商红色印记,展示锡商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的生动实践,进一步增强了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对社会的信誉,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启航新征程。本报记者根据现场演讲内容,整理成稿,以飨读者。
无锡市山东商会:
    不离故土守家乡 深明大义迎解放
    1949年那个不平常的春天,薛明剑这位擅长启蒙教育、直接投身实业、倾力地方发展的变革推动者,在党的感召下,深明大义,主动作为,积极促成荣德生等大批工商实业家毅然选择护厂守土,维持生产,稳定社会,迎来城市的新生!
    当三大战役的硝烟渐渐散去,人民解放军基本扫清了长江以北的国民党势力。他知道,历史已经到了新的关键时刻。当时,按照约定,女儿带着一位特殊的客人走进了他在无锡城内学前街41号的公馆,来客不是别人,正是时任中共无锡工作委员会书记的高山。安静的二楼书房里,一见面,高山就对薛明剑曾经协助四弟孙冶方在上海建立我党秘密联络基地的事表示感谢。在薛明剑看来,这件事儿对自己来说是举手之劳,但共产党却如此郑重,可见共产党人还真是重情重义啊!
    对于解放军方面准备进军江南的情况,高山自然最清楚。而无锡实业界不少人听信传言,打算抽资迁厂去海外发展,做了申新三厂近30年总管理处长的薛明剑对此掌握不少信息。于是,是走是留就成了这次秘密谈话的重点。
    善良的无锡人需要安居乐业,这座城市需要平稳祥和。但时局动荡,许多人犹豫彷徨,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作为世代生活在梁溪大地的老无锡,薛明剑深深懂得善良的百姓在期待安宁,大部分工商实业家并不情愿迁往海外。所以,作为无锡工商界的代表,他和高山很快达成携手护城护厂的共识,事后也得到了荣德生、钱孙卿等绝大多数无锡工商实业家的支持。于是,无锡工商业界史无前例地扛起了“保障生产,安定地方”的责任,他们组织了“护厂队”保护工厂安全,他们努力为渡江进城部队提供物资支持,他们积极保障社会治安和市场供应,主动配合党组织迎接无锡解放。
    看着解放军进城时整齐的队伍,看着一天都没有停工的棉纺、丝绸、机器和工厂,薛明剑明白,自己在无锡党组织的引领下,走上这条相信共产党、相信未来的光明之路,是最明智的选择!
无锡市总商会四川商会:
    历经千险三本账 红心向党润中华
    今天,说到华润集团,大家并不陌生。不过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华润的前身其实是一家非常不起眼的小商号,名叫联和行。就是这么一家小商号,却承担起秘密为我党筹集经费、采购战略物资和兑换外币的大任务。
    1938年中国共产党在香港创办了联和行。在中央领导的关怀下,公司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初期、抗美援朝、改革开放以及新时代各个历史环境下,始终为中国经贸与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联合行最初的“掌门人”,就是无锡籍地下党员——秦邦礼。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革命的忘我精神,始终支撑着秦邦礼的革命道路。对经济发展前瞻性的布局,特别是“生意账”“红色账”“廉洁账”,这三本账,则构成了他独特的革命经历。
    13岁时,秦邦礼便在无锡北塘的复元钱庄当学徒,对数字的敏感和出色的业务能力,造就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本“账”——“生意账”。
    1931年,秦邦礼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本“账”——党的“红色账”。1938年,他遵照党组织的指示,在香港创办了商贸公司“联和行”。从1944年到1945年,秦邦礼通过“联和行”为党组织采购了价值1000多万法币的物资,为抗日胜利和民族解放战争作出了贡献。
    在多年从事党的经营活动的过程中,秦邦礼的红色账本,每一笔进出都条理清晰,分毫不差,因为在他心中,还有着第三本“账”——“廉洁账”。1942年春天,由于叛徒的出卖,广东的地下党组织遭受到了严重破坏,为了向党中央汇报南方地下党的损失情况和转移经费,秦邦礼把钱都绑在身上,装扮成一个和尚,一路化缘历尽艰险赶往重庆,在红岩村,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秦邦礼将钱解下,交到了周恩来同志的手上,分毫不差。
    秦邦礼不仅用他卓越的经商头脑,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特殊贡献,更为后人竖起了一个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共产党员高尚形象。正所谓“历尽千险三本账、红心向党润中华”。
无锡市泰州商会:
    抗美援朝捐飞机 保家卫国齐出力
    翻开2017年3月16日的《无锡日报》,有这样一条新闻:“1951年3月17日,无锡人民为抗美援朝捐款折合飞机34.4架,其中无锡工商界捐款折合飞机27架……”。短短的180多个字,却讲述了一段无锡工商界爱国人士保家卫国的真实故事。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政府请求入朝参战。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同时,军事实力的悬殊却显而易见。于是,前线战事打响的同时,后方的百姓举国而动,自发投入到为前线捐献飞机、大炮等重兵器的爱国运动之中。
    无锡市工商联筹委会在战事初期,就召开“工商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动员大会”,并通过“爱国公约”,将抗美的热情与实际的生产结合在一起。有了这个基础,当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爱国增产捐献武器运动”的时候,无锡市工商联筹委会积极响应,当天就制定出捐献飞机大炮的具体计划——27架飞机。
    无锡绸布业的工商业者首先捐献一架,在全市带了一个好头。经过动员,整个工商界共捐款折合“无锡工商号”战斗机26.5架,后与丽新布厂的代表张佩苍商量,让这家效益最好的厂多捐半架,老板唐君远一口答应,这样无锡工商界共捐款达402.5万元,折合27架飞机。加上其他各界捐款,无锡捐款折合飞机共计34.4架。其中无锡工商界捐款占到全市捐款的81.82%。
    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国形象,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打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而“买飞机,打美帝”的壮举,同样只为实现一个共同的心愿:保家卫国。
    数据显示,当时全国人民总计捐款旧币47280亿元,折合战斗机3152架。无锡工商界捐献飞机保家卫国,也成为了工商界参与新中国建设的一段佳话。
    总有一些当时看似平凡的事件,过后却成为一个国家的历史记忆,长久熔铸于一个民族的精神之中。
无锡市溧阳商会:
“一化三改”掀高潮 公私合营作表率
    新中国成立后短短三年,就根本扭转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留下的混乱局面,实现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
    1953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毛泽东曾形象的把工业化比作鸟的主体,把三大改造比作一对翅膀。两者只有同时并举,鸟儿才能展翅飞翔。一化三改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1953年底,中共无锡市委成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办公室,同年无锡就诞生了6家公私合营的工业企业。荣毅仁和他的荣氏,在无锡私营企业一化三改中,始终走在前列。早在1950年,为克服当时经济困难,他就向党和政府提出了私营企业为国家加工订货的政策建议。1954年,荣毅仁响应党的号召在全市率先将申新三厂、天元麻毛棉纺织厂、茂新一厂、二厂4家荣氏企业实现公私合营,之后,第二批、第三批公私合营企业也先后顺利实现“一化三改”,由此掀起了无锡公私合营的热潮。
    到1955年底,无锡市公私合营企业的产值在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占比已经超过了53%。
    1956年初,全国各地出现公私合营的高潮。此后,国家通过分红和支付定息的方式,付给私营工商业者30多亿元,超过了他们原有的资产总额,得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拥护,成功实现了马克思、列宁曾经设想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在无锡,全市抽调400余人组成33个合营工作组,配合各专业局、处、公司,对1610户准合营企业辅导清产核资。无锡市工商联还进一步团结教育私方人员以企业为改造基地,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在荣氏企业的率先作为之下,无锡的私营企业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公私合营以汹涌之势席卷了整个无锡,对推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以及引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57年1月,毛泽东这样评价荣家在“一化三改”中的作为:荣家把全部企业拿出来和国家合营,在国内外起了很大影响。
    1986年6月,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荣氏亲属成员。会见中,邓小平亲切地说:“从历史上讲,你们荣家在发展我国民族工业上是有功的,对中华民族做出了贡献。”
    忆往昔,“一化三改”掀高潮;赞锡商,共担使命看今朝。
无锡市滨湖区工商联:
    火锅演大戏 涓滴汇沧海
    1979年1月17日,深冬的北京像往年一样寒风凛冽。但是对于荣毅仁来说,这一天却非同寻常。应邓小平的邀请,他与胡厥文、胡子昂、周叔弢、古耕虞等5位老工商业巨子一起,来到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共同商讨改革开放的宏图伟业。
    一进门,邓小平就与他们一一握手,并开宗明义道:“听说你们对搞好经济建设有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今天就谈谈这个问题。”大家纷纷发表意见,荣毅仁反映了接待外宾所了解到的情况,邓小平听后频频点头。
    时间在融洽、热烈的气氛中飞快流逝,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时分,邓小平说:“我请大家一起吃顿便饭——涮羊肉!”于是,金灿灿的铜火锅端了上来。这一餐饭,吃得格外有滋有味。
    这次会见,让荣毅仁“兴办实业、振兴中华”的毕生追求初露曙光,他顺势而为,着手筹组中信。据其夫人杨鉴清回忆,荣毅仁曾有过多个不眠之夜,最后自己动笔写出呈送国务院的报告——《建议设立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一些初步意见》。
    这份报告,得到了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多位领导人圈阅批准。1979年6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中信公司第一届董事会上,荣毅仁当选董事长兼总经理。邓小平对他说:“人由你找,事由你管,由你负全责!”
    作为探路者,荣毅仁没有辜负重托。在20世纪80年代,中信公司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不到十年就成为世界知名公司,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的一个窗口。为此荣毅仁付出了巨大心血。1987年,荣毅仁被评为世界50位最富魅力的企业家。这是中国企业家第一次入选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
    从民族工业的“面粉大王”“棉纱大王”到公私合营,再到“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荣毅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更映射了中国政府对外传递改革开放的决心和速度。
    《荣毅仁同志生平》一书中如此写道:“荣毅仁同志是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卓越的国家领导人,伟大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战士。他的一生是伟大光辉的一生,是爱国奋斗的一生,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
无锡市道路交通安全协会:
“一包三改”闯新路 不尽狂澜走沧海
    1978年隆冬,一场为期5天的划时代会议,如同久旱等来甘霖,如同春雷唤醒大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983年,在全国农村风起云涌的改革大潮中,无锡县堰桥乡在全国首次把农业承包机制经验引入乡镇企业,在乡镇企业管理中全面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改干部任免制为选聘制,干部能上能下,改工人录用制为合同制,职工能进能出,改固定工资制为浮动工资制,收入能多能少,史称“一包三改”。1984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堰桥乡乡镇企业全面改革一年见效》一文,对堰桥乡镇企业的首创精神给予高度肯定。
    正是这次改革,极大调动了乡镇企业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孕育出无锡乡镇企业著名的“四千四万”拼搏精神,并加速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由此诞生了江苏省第一个亿元镇、第一个亿元村。
    1983年,堰桥乡农副工三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74%,社员人均收入比上年增长了一倍多。1984年,江苏省乡镇企业数达到25.5万个,总产值占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的六分之一,有15个乡(镇)的工业产值超过亿元。到1995年,乡镇企业在江苏省工业经济总量中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二”,无锡和苏南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改革发展,使无锡农村迅速致富,使无锡工业跃上新的台阶,为全市、全省以至于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邓小平曾把乡镇企业称作是农村改革中“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这一收获还创造出了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无锡乡镇企业家们开拓市场的“四千四万”精神。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难万险,成为激励一代代锡商开拓进取、创新创业的宝贵财富。
江阴市工商联:
    参与“一带一路”打开共赢空间
    十年勤耕不辍,如今柬埔寨西港特区已经成为“一带一路”的样板园区。依托特区务工,2.2万多个当地员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中柬友谊之花,正在这片热土上芬芳挺秀。
    共产党员戴月娥,无锡人,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有限公司副董事长。2007年,当她初到柬埔寨,参与经济特区建设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无水、无电、无路、无网的丘陵荒地。她巾帼不让须眉,带领首批先遣队深入一线,特区11.13平方公里土地,她一步步走边界,一尺尺量土地。她还亲自走乡访村,和村民们面对面地交流谈心,提出了免费教授中文的设想。在她的安排下,每天都有员工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免费进行中文学习。
    作为特区发展历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她可以说为特区建设踏遍了千山万水,说尽了千言万语,吃尽了千辛万苦,历尽了千难万险,是一位彻彻底底的“四千四万”精神的践行者。正在因为有了众多像戴月娥这样不忘初心的创业者,在一带一路中躬身笃行,才成就了西港特区的发展动能和人民的衣食饭碗。
    钱索廷,一个普通的柬埔寨青年,在西港特区建立之前,生活困难。进入红豆国际制衣工作之后,他的生活正越来越好。学习中文——找到工作——改变生活,这已经成为西港特区普通年轻人改变自身命运的共同轨迹。越来越多像钱索廷一样的普通年轻人,通过西港特区获得了发展机会,他们的改变又让很多普通家庭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
    越来越多的无锡企业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红豆集团打造西港特区,阳光集团、无锡一棉进军埃塞俄比亚,凤凰画材挺进越南,华东重机出口中亚和东南亚,中超电缆瞄准中亚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活跃着众多锡商的身影,也打开了更为宽广的共赢空间。
无锡市物业管理协会:
戮力同心 战“疫”到底
    2020年农历新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开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抗疫攻坚战正式打响!
    疫情通报、人员排查、出入管控、环境消杀等一系列基础防疫工作中,都活跃着无锡物业人的身影。面对初期的抗疫物资供应紧张,无锡市物业管理协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协会领导的协调争取下,3万多个口罩很快免费下发给各物业公司。
    正当无锡市10万物业人坚守在抗击疫情的一线,为千家万户建起第一道防线的时候,全国第一支援鄂养老支援队奔赴武汉,其中40多人来自无锡九如城养老产业集团。他们为武汉市社会福利院的老人们筑起“防护墙”,并协助民政部制定了养老机构的防疫国家标准,将他们的爱与关怀奉献给了千里之外素不相识的老人。
    此时,无锡市工商联所属商协会和广大锡商企业也已积极投入到抗疫之中。
    红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周海江以个人名义向党组织交纳1000万元特殊党费,并率先将原西服车间改成了防护服生产车间;远东电缆支援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国合绿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承接“火神山”医院雨水项目;奇天基因10天完成核酸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发;辉腾科技星夜兼程700多公里将液氧雾化医用设备送到黄石中医院……
    无锡市湖北商会筹款24万余元购买口罩连夜驰援湖北,并派商会秘书处预备党员毛莹交接物资;无锡市淮安商会短时间筹集近7万元,并将防疫物资送往一线;惠山区洛社商会80余位会员坚守在防控一线;无锡市医药流通商会代表行业做出“不哄抬防护用品价格”的承诺;无锡市饭店餐饮业商会向全行业发出“防疫十项举措”……
    美国无锡商会、澳大利亚无锡商会等海外无锡商会,以及在美国出差的无锡市泰州商会徐雪宏会长,第一时间采购物资,送抵国内……
    据不完全统计,无锡市工商联所属商协会和民营企业共捐助抗击疫情物资、款项超2.5亿元。
    世事变迁,不变的是无锡的赤诚和爱心;聚焦疫情,锡商们用实际行动将记忆永载史册。
无锡市新吴区工商联:
    锡商薪火代代传 再创时代新辉煌
    纵观锡商的发展,发轫崛起于20世纪初叶,初露锋芒于抗战前夕,跌宕起伏于战争年代,聚合升腾于公私合营,异军突起于乡镇企业,续写辉煌于民营经济。
    而如今,踏上新征程的无锡,依然要靠企业家创新创造活力的喷涌,形成不断向前的发展动力。
    我叫朱蓉洁。是一名党龄长于工龄的学生党员。说起从前坐落在无锡南门、始建于1956年的“无锡探矿机械厂”,老无锡人都应该印象深刻。1993年,我的父亲朱利根来到这里,他凭借老一代“锡商”精神,与江苏锡探携手,一干就是大半辈子。
    几年前,父亲把它交到了我的手里。我接手这家企业却并未感受到一种坐享其成的轻松,甚至常常忍不住叹息“好难啊”。将近3年的时间,我不仅要改变父亲的观念,也要改变企业队伍的精神面貌,更要改变整个企业的管理思维。我从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了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于是痛下决心调整战略。在经历阵痛期后,我们对内部资源进行了整合,推动数字化转型,实现两化融合,增强了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互通合作。
    是的,我做到了。不是我的能力有多强,而是因为恰逢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又恰逢国运蒸腾的好时候。
    我想说,生长在这个时代,在中国、在无锡做企业是幸福的。2020年11月1号,无锡迎来了首个“企业家日”,以一座城市的名义致敬企业家。我们看到,企业的诉求和难题被认真地对待;企业家们被倾听、被尊重;城市营商环境正在不断优化,这都让我倍感暖心。
    作为新生代企业家,我们要传承优良的红色基因,肩负起我们这一代企业家的责任,听党话、跟党走、同呼吸、共命运,努力续写城市与人才相互成就的佳话,创造一个又一个企业家“群星闪耀”的黄金时代。
    (本版稿件由俞波张卿张志奇本报记者庄道秋撰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