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叠加背景下中部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作者: ■何晓
    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是中央根据发展形势变化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又一次深刻的结构调整。中部地区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中部崛起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构成。2021年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资源丰富、交通发达,产业基础较好,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潜力很大,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部地区崛起两大战略叠加,为中部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重大机遇,必须牢牢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中部地区崛起打下坚实基础。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上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经济界委员联组讨论时再次强调,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是中央根据发展形势变化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又一次深刻的结构调整。2021年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着力推动内陆高水平开放,着力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着力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两大战略叠加为中部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重大机遇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将迎来新一轮的变革,中国产业布局面临又一次重大调整,这就为中部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重大机遇。
    双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意味着国内大循环处于主体地位。强化对生产、消费、交换、分配各环节的控制力,关键是畅通国内供需环节的连通机制,以生产能力升级支撑国内消费升级,以国内消费升级带动经济发展。由此可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将优先考虑国内市场需求,因此,中部地区凭借着优异的区位交通优势,将成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布局区域。从生产要素的角度看,制造业布局要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劳动力数量与质量、资源与管理成本及区位交通的便利性相适应。改革开放初期,以开放拉动经济增长的基本国策及大宗商品以水路运输为主的要求决定了当时的制造业布局集中在东部地区,随着生产成本上升,制造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梯度式转移。随着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深入,中国制造业布局及空间重塑势在必行。当前,制造业发达的东部地区因要素成本上升、环境压力大、人口红利消失等因素困扰,急需将中低端制造业向中部地区转移,而中部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加之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积累,与西部地区相比,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恰逢其时。加之天然的区位交通优势,对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则是中国深化改革,促进中部崛起的又一重大政策利好。中部地区的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为中部地区崛起提出了8点意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扩大高水平开放、坚持绿色发展、做好民生领域重点工作、完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这8点意见为中部崛起提供了发展的根本遵循。其中,重点是围绕着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今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的《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继续强调了这一点。中部地区从生产要素看,具有发展制造业的禀赋优势,如何充分利用好资源禀赋优势,以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为着力点,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是事关全国经济能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中部崛起战略为中部地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与根本遵循,对中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准确定位中部地区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中部地区制造业转型发展的目的就是实现中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因此,必须对中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深入理解。
    首先,从新型工业化的涵义考量,科技含量高;经济社会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保持生态平衡;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产业结构和谐;发展速度适度;工业化有序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要求。制造业转型升级也应当以此要求为基本标准,将制造业重心从低级的原材料加工转向加工工业,由技术含量低的初级加工转向深加工复杂加工,降低制造业对资源的依赖,让技术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支撑。让制造业真正成为投入低、附加值高,环境依赖低、社会效益好的支柱产业。
    其次,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出发,制造业转型升级就是符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从当前研究看,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指标,这些定量研究从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认识。但中国制造业发展呈现着显著的梯度差异,对不同地区的制造业进行质量评价必须对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因此,中部地区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长期而言,一定是走向自主创新的高水平发展,但就近期而言,则应当呈现出我们符合中部地区发展实际的特点。
    综上所述,中部地区应当立足发展的实际水平,其制造业转型升级不能单纯追求“高”“精”“尖”,应当培育和完善既符合中部各省实际发展水平和要素优势,又相互协作的制造业体系;以发展优势产业为主导,低、中、高层次制造业并存,不断推进制造业产品升级、价值链升级的制造业体系。
    中部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选择
    中部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关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因此必须有相对完善的政策措施。
    首先,应当以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为契机,做好中部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其主要内容应包括:确定中部地区制造业的主攻方向,以中部各省制造业的优势为基础,选择相应的主导产业。以协同发展为原则,进行中部地区制造业结构调整,打造中部地区制造业相对完整的生产链、供应链。加快制定中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配套政策体系,规范中部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产业选择、要素保障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加快中部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平台建设。以大数据为主要支撑,建设统一信息服务平台;以现代金融体系为支撑,建设制造业金融服务平台;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支撑,建设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以现代物流体系为支撑,建设现代化物流服务体系等。加快地区性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监管、统一服务评价标准等方面的立法,并对中部地区各省的地方性法规进行互通互联,以保障制造业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其次,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推动中部地区制造业创新升级。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是加快制造业的技术升级,包括生产技术、服务技术、配套技术等。企业技术研发是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生产活动,除了需要企业具备雄厚的资本运作能力和前期的技术积累外,还需要较好的外部条件。因此,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推动中部地区制造业创新升级,从企业自身看,应当从企业实际出发,选择符合企业研发投入能力和具有一定技术积累的创新方向。客观认识转型升级并非仅指培育新动能,而是培育新动能与升级改造旧动能并重,培育新动能是为了未来发展,应当予以充分重视。同时也应当看到,企业技术升级最终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在技术创新中不应单纯追求所谓最前沿技术,也要充分重视那些适度创新有较高市场需求的适应性技术。
    从营造良好创新环境而言,需要政府通过技术发展和市场趋势做好制造业升级的未来发展规划,并牵头协调好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创新力量的合作,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成果转化,最终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还要进一步优化技术人才培养机制,高端技术研发人才与大国工匠培养并重,不断提高制造业从业人员素质,为中部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智、人力支撑。
    第三,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推动中部地区制造业绿色化升级。绿色发展理念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遵循的基本发展准则,推动中部地区制造业绿色化改造也是中部地区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
    推动中部地区制造业绿色升级必须要对绿色发展理念有正确的认识,对制造业企业进行绿色化升级的过程中不能用严苛的环保指标“刀切式”用关、停的办法简单粗暴地对待制造业企业。应当通过分类管理的方式进行制造业企业的绿色化改造。如对低端的、污染严重、市场需求不高的制造业企业,要严格按环保标准进行淘汰。对有市场需求,通过绿色化改造可以符合环保生态标准的制造业企业要尽快推进企业的绿色化改造。对市场需求大,但有污染的制造业企业,要通过技术升级的方法,控制污染的发生。对于新增制造业企业,要将环评标准作为约束性指标,将污染发生控制在前端。同时大力推广绿色技术创新、低碳循环生产方式。通过完善环境保护立法、完善碳交易市场、分级分类规范制造业环评标准等方式,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