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构建新发展格局 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彰显新作为

作者:
    创新“党建+公司治理”模式
    提升企业治理效能
    北京银行在股权结构上,坚持“国有主导、中外融合”。通过发行上市和引资合作,北京银行形成了国有股东占主导,兼有外资股东、民企股东、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持股的多元化股权结构。特别是,2005年引入荷兰ING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实现了中外资本有机融合,被荷兰首相誉为“中荷乃至中欧金融合作的成功典范”。
    在体制机制上,坚持“权责明晰、协调运作”。北京银行把党建总体要求纳入公司章程,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治理架构中的法定地位,坚持“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认真落实重大经营事项党委前置研究程序,持续完善党委会与“三会一层”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效制衡、协调运作的工作机制,确保党委能够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核心作用。
    在能力建设上,坚持“形神兼备、有形有效”。北京银行持续优化董事会结构,加强董事履职能力建设,做实监事会监督功能,加强大数据、金融科技在股权管理、关联交易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高标准做好信息披露工作,持续提升全行公司治理能力。
创新“党建+经营”模式
提升公司金融服务水平
    北京银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坚守首都银行定位,围绕“四个中心”和“两区”建设做好金融服务。发挥“主场优势”,扛起“主业主责”,推动信贷资源向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兴临空经济区、冬奥会场馆建设等重点领域倾斜。坚持科技、文化金融“双轮驱动”,全力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制定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专项方案,与北京市文资中心共同出资成立风险补偿资金池,推出“文信贷”“文创园区贷”“文化英才贷”等特色产品,在北京地区成立三家文创专营支行。
    二是牢记中小银行初心,积极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北京银行面对疫情冲击,践行金融“稳企业保就业”责任,累计运用人行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发放贷款305亿元,被监管部门评价为“首都银行业稳企业保就业的主力军”。
    三是践行绿色金融使命,助力打好“碳达峰碳中和”战役。北京银行发行全国首单“碳中和”小微金融债券,助力北京市首笔、全国首批公募REITs试点项目——首钢绿能成功募集,成功分销并投资全国首单“碳中和”绿色ABN项目。累计为3400余户绿色节能企业发放贷款近1650亿元。
    提升零售金融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北京银行一是加大零售贷款投放,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例如,全行投放零售贷款余额超过5300亿元,有效满足百姓住房、消费、个体经营、创业就业等方面的合理需求。聚焦金融扶贫、乡村振兴,推出“富民直通车”“千院计划”等特色金融扶贫助农模式等。二是聚焦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捷性。例如,与北京市卫生健康医管部门联合推出“京医通”卡,覆盖北京27家三级以上医院,北京市属门诊预约率近90%,极大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三是完善财富金融体系,满足百姓财富保值增值需求。
    提升金融市场业务高质量发展水平,增强实体经济服务能力。北京银行深入贯彻落实监管要求精神,推动金融市场业务持续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截至2020年末,北京银行金融市场管理业务规模2.4万亿元,货币市场交易量23.3万亿元,全国市场占比2%,处于市场第一梯队。
    提升金融科技赋能水平,助推全行数字化转型。北京银行一是完善科技治理架构。制定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规划,在城商行中首家设立金融科技公司,搭建起信息技术条线、数字金融部、数据管理部、电子银行部、北银金融科技公司高效协同、合力攻坚的科技治理架构。
    二是夯实底层技术能力。自主研发的分布式研发运营一体化“顺天”技术平台于2021年1月正式投产上线,构筑起安全稳健、灵活敏捷的全行统一技术底座,使应用交付效率提高了5倍以上。
    三是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2021年启动以第五代核心系统为重点的“211”工程,持续推进“京匠工程”十大项目群建设,打造敏捷前台、聚能中台和稳健后台,为全行数字化转型注入持久动力。
    2021年,是北京银行25周年,也是深化改革转型的重要一年。我们将牢牢把握这一历史机遇期,总结经验、面向未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北京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监管政策要求,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作为中心环节,聚焦首都发展履职尽责,在更高的起点上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为构建北京银行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为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