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鸿蒙能否“开辟鸿蒙”三分天下?
作者:
■本报记者李富永
于6月2日举行的华为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 OS)及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将正式公布可覆盖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最新版鸿蒙操作系统,以及搭载鸿蒙的华为产品。据传,可能会有搭载麒麟9000芯片的手机机型亮相。
鸿蒙是一款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它将适配手机、电脑、平板、电视、汽车、可穿戴设备等多终端设备。此前已在智慧屏、可穿戴设备和家用电器等产品上率先应用。
鸿蒙的面世,开创了中国信息产业的新纪元,填补了"缺芯少魂"窘境中的操作系统的空白。对华为而言,不仅意味着从底层技术上彻底摆脱了对安卓的依赖,也意味着其商业模式将从单一硬件生产转向软硬兼备,由此缩小芯片乃至软件被美国封锁的业务风险,为中国提供自己的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统。
对霸主格局的再度冲击
从2012年起,华为就开始规划自有操作系统"鸿蒙",2016年5月正式立项、2019年8月9日正式发布、2020年9月推出2.0版本、2020年12月发布面向手机开发者的Beta版本、今年3月底再发布Beta3.0版本等等,一系列快速阶梯式的成果的取得,展示出华为强大的开发实力。
但技术能力是一回事,市场应用又是另一回事。回顾以往,操作系统一直是众多科技巨头群起逐鹿但又绝少成功的竞技场,从电脑操作系统霸主微软到全球手机销量领先的三星,从曾经的手机霸主诺基亚到较为小众的火狐Mozilla,都相继推出各种各样的产品。甚至国内也先后有三大国产操作系统一度亮相,但最终都销声匿迹。如今只剩下谷歌的安卓(Android)和苹果的iOS二分天下,前者占据68.63%的份额,后者拥有30.99%的比例。
作为后起的操作系统,鸿蒙能否跳出以往失败者的窠臼、能否在近期内打开市场,归根结底在于,一是产品本身的易用性和开发人员的服务;二是产业合作伙伴的产品搭载;三是能否吸引更多开发者开发APP。
在产品性能方面,根据5月初的公测以及不少网友的反映,华为鸿蒙在系统流畅性、软件启动运行、功耗等方面都要更优于目前的安卓系统,运行速度比安卓高出30%,相比于苹果的iOS14也丝毫不落下风;坊间传闻,不少已升级完鸿蒙系统的华为用户表示,鸿蒙系统的运行流畅度更高,界面更加整洁,系统占用内存也更小。
对于已经售出的华为大部分手机型号而言,可一键升级为鸿蒙系统。
更有专业人士发现,鸿蒙对硬件的性能要求很宽容,从128KB内存起步的小型硬件到4GB内存起步的手机、平板,均能良好支持。相比安卓最新的系统,则要求设备至少4GB的内存才可以运行。这显然是鸿蒙为多设备互联预设的技术支持。
充满荆棘的生态营造
但是,消费者一旦习惯了原有的系统,让他更换是很难的。此外,在华为和最终的消费者之间,还隔着终端产品制造商,能否引入越来越多的产业合作伙伴在产品上搭载鸿蒙,能否吸引更多开发者开发APP,则直接决定鸿蒙出世伊始能否挤进市场。
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总裁王成录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直言,"挑战不在于技术,而在于生态"。
据了解,目前安卓有约2000万开发者,iOS有约2400万开发者,而鸿蒙系统现在的开发者数量则只有数百万规模。当然华为目前正在高校大力推广开发。
在终端搭载量方面,鸿蒙能否成为全球第三大操作系统,其分界线是16%的市场占有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华为今年需要用户设备数量达到3亿,其中自有设备占2亿,第三方生态合作伙伴的设备数量为1亿。
但在合作伙伴方面,目前华为还面临不小的困难。根据华为披露的消息,虽然目前已有美的、九阳、老板电器、海雀科技等搭载了鸿蒙,但其他国内大的厂商都还态度不明,不仅中兴、小米、OPPO、vivo等主流手机厂商没有明确表态,就是原本作为华为体系下的产品的荣耀,也有暂时保持安卓系统的意思。
鸿蒙将在今年的8月份全面免费对国内外开源,这本是为了让更多的同行产品用上这个系统,可是其他的手机厂商毕竟和华为是竞争关系,华为需要消除它们的顾虑。但还有个问题是,它们已经与安卓和高通绑定了关系,其中小米、OPPO等企业还是外资控股企业。
当然,如果通过政府走国产替代路径,情况则不同。
据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已售出超过10亿台的华为全场景智慧连接设备(含在网手机超7亿台),约90%的存量和在售手机都可升级鸿蒙操作系统。
通信产业规划专家杨波则认为,即便短期鸿蒙无法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三足鼎立的趋势,但是在中国,鸿蒙完全可以挑战安卓的地位。
在新的起跑线上再比高下
当然,这些都是站在眼前的终端孤立时代的"成长烦恼",如果要从万物互联时代的角度来观察,鸿蒙这个新技术就是新时代的揭幕礼了。
要知道,鸿蒙毕竟是全世界第一个面向全场景微内核的分布式系统,实现万物互联,鸿蒙在这方面独一无二。鸿蒙通过软件的底层技术将更多的设备连在一起实现协同,具备跨设备互通互联的属性,大到冰箱、空调,小到灯泡、门锁等能够连联通,让用户在使用多个设备时,像使用一个设备时那样简单,从而为用户带来智慧全场景生活,甚至智能汽车的需求场景,有望成为统领物联网时代的枢纽。
华为领导人任正非此前已经表示,鸿蒙系统的产生本身并不是为手机系统打造,鸿蒙系统的诞生原本是为了物联网。比如自动驾驶以及工业自动化,这些依赖于5G的一些现代技术,如果搭配鸿蒙系统的话,它能够精确地控制延时五毫秒以下,甚至更少。
王成录表示,华为2016年5月份正式立项做鸿蒙系统,当时目标非常清晰。第一,绝不会再做一个安卓或者再做一个IOS;第二,鸿蒙系统一定是面向未来万物互联网,并且希望用一套系统解决未来所有大小硬件设备装载系统的问题,不同设备间语言一致。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鸿蒙不是传统的安卓和IOS的竞争者或者替代者,而是开启了万物互联互通时代的全新技术。
但这只是建立在谷歌和苹果止步的前提上。但事实上,谷歌也没睡大觉。目前,苹果在软件生态上很突出,小到手表大到个人电脑实现互联互通,在协同工作上达到效率的最大化;相同的处理器用于多种设备,极大分摊了硬件研发成本。至于谷歌,最近有人从蓝牙认证数据库中发现其Fuchsia1.0版本已经安装在一款智能显示器上了。Fuchsia是谷歌基于Zircon微内核(非Linux)开发的操作系统,内核C语言编写,支持arm64和x86-64两种处理器架构,可用于手机、电脑、智能手表、车载娱乐系统和其他嵌入式设备。但它是不是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目前说法不一。如果是,意味华为将要在万物物联这个新的层级上与老霸主较量了。也好,毕竟此时大家在一个起跑线上了。
根据调研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1万亿美元,这为鸿蒙的发展提供了良好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