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擦亮“千年刀”

作者: ■胡才荣
    
    2020年11月,由重庆市大足五金商会牵头制订的《大足锻打刀具》团体标准,正式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发布实施,标志着传承千年的大足锻打刀具步入规范化发展行列,彰显其市场话语权、活跃度、诚信度和五金人用标准赋能品牌的价值理念。
    千年锻打刀的千年“痛点”
    大足锻打刀是大足五金的优秀代表作。起于晚唐“三川之战”的冷兵器制造技艺,兴于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匠作工具,盛于“湖广填四川”的铁器十九行。在“父传子、师带徒”的千余年传承中生生不息。其特色就是“打”,将钢铁加热到1000℃以上取出,通过眼疾手准的红锤冷打,千敲百击,使其金属分子结构更加均匀细腻。再是淬火,无论淬水火还是淬油火,都要淬满火。生产出的菜刀具有口薄、背厚、镗空的特点,锋利与韧性兼具,手感轻,易磨省力,经久耐用。为此,大足享有“中国锻打刀剪中心”美名。2009年9月,其《龙水小五金锻打技艺》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炉火熊熊叮当响,家家户户打铁忙”,这是改革开放初期,以龙水镇为中心的小五金制造基地的繁荣景象。如今,仅刀具生产企业已逾100家,年产各式刀具5000万把,产值逾10亿元,从业人员约2万人。产品形成了家用中高档切片刀、酒店厨师刀、屠宰刀、现代西式刀、桑刀、水果刀6大系列100余个品种。涌现出“邓家刀”“飞天”“金忠”三个重庆老字号品牌以及“锻打切刀”“锻打砍骨刀”“防锈夹层菜刀”等一批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
    尽管如此,但在没有标准的年代,制刀人常以“我的刀能削铁如泥”“削棉花不粘丝”等语言替代“质量”。选材用材、规格大小、硬度、淬火、锋利度、韧性等全凭经验掌握,导致规格、质量参差不齐,且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日渐式微。
    形势逼迫“团标”呼之欲出
    历经多年的竞争阵痛,大足锻打刀人终于醒悟,行业迫切需要统一“行规”,这是其一。其二是近10年来,中国刀剪产业的“龙头大哥”广东阳江,先后制订出《不锈钢水果刀》《不锈钢蔬果刨》《不锈钢美容工具》等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达4项,正加速推进《厨用刀具》《不锈钢剪刀》等6项国家、地方或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大足日用五金产品“软肋”凸显,话语权即将痛失。
    伴随国家新修订《标注化法》的实施以及全国工商联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关于鼓励、引导和规范工商联所属商会开展团体标准化工作的意见(试行)》的贯彻,大足五金商会认为,制订大足锻打刀具标准的时机成熟,是引导和倒逼会员产品提质的最佳时机。
    2020年上年,五金商会在大足区工商联(总商会)、市场监督管理局、经信委等单位和部门的鼓励和引导下,以制订《大足锻打刀具》团体标准为突破口,联合重庆市五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重庆邓氏厨具制造有限公司、重庆大足龙水五金刀具(集团)有限公司、重庆桥丰五金制造有限公司、重庆市大足区毅华厨具制造有限公司等重点锻打刀具企业,历时半年起草完善。
    《大足锻打刀具》标准规定了大足锻打刀具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以及刀柄、刀包角、淬火宽度、抗跌落性等技术要求,适用于刀片由金属材料制造的锻打刀具。
    “大足锻打刀具”定义为:将钢坯(通常是块状)加热至软化状态,通过锻打(现采用辊锻技术)、校直、热处理,塑造出初步的刀坯,而后开刃,表面打磨等工艺加工而成,具有刀背厚、镗口薄、横切面呈锥型,组织结构更细密、应力分布更均匀、柔性和韧性更好、锋利保持度良好的刀具。包括碳素复合钢刀具、碳素不锈复合钢刀具、砍骨类刀具、斩切类刀具、切片类刀具。
    统一标识运用标准助发展
    如何运用好《大足锻打刀具》标准?大足五金商会会长罗辉伦介绍,商会正着手设计“大足锻打刀T/WJS1-2020——重庆市大足五金商会监制”防伪标识。会员企业签约承诺采用该标准,可在产品上使用防伪标识。同时,为推动该标准的全面落地,五金商会正争取政府支持建设“大足锻打刀具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加强对产品过程检测和监督。
    目前,40多家锻打刀具企业开始对照标准转型升级。《龙水小五金锻打技艺》代表性传承单位的重庆邓氏厨具制造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7Cr17MoV高档锻打家用和厨师专用切片刀,不久将投入批量生产面市。桥丰五金、非凡刀具、正华刀具、光头刀具等正“对标”你追我赶。
    大足五金商会团标工作正走向深入,今年内还将发布《手板锯》《民用剪刀》《钢锹》3个团体标准。同时,作为重庆市地方标准《重庆市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小五金制造企业》和全国《厨房刀具通用技术要求》起草单位之一,坚持不缺位,确保在标准中展现大足五金行业话语权。
    “面对刀具制造、建筑工具制造、匠作工具制造、模具制造、农机制造、机械制造、智能制造、汽摩配件加工、家居配件、装饰材料等10多个行业,我们制订团标深感任重道远。”罗辉伦说,未来,一是将成立大足五金商会团体标准委员会,邀请相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参与制订;二是动员更多的五金企业践行社会和行业责任,分享生产产品的技术参数、质量要求,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先制订发布团体标准,适当时升级为地方或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