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一刀”不是慈善也别拿游戏当真
作者:
■江德斌
据媒体报道,近日上海一位律师就因为在拼多多砍价但始终差“0.09%”,于是起诉拼多多。拼多多客户服务官方微博表示:“本期‘砍价免费拿’活动真实的哦,已经送出709万件了。”对上述新闻做出回应。后续将引入更多消费者喜爱的商品,并优化活动体验。
拼多多的“砍价免费拿”属于补贴促销活动,目的自然是为了拉新、导流等,免费商品实则是促销费用,平台和用户均有收益。事实上,拼多多送出了大量免费商品,很多用户都有砍价成功的经历,笔者的亲戚朋友、校友中也都有人拿到过,比如平衡车、电烤箱之类的免费商品,可为何还是有那么多人认为是骗局?这其实是一个大数据的概率问题。
“砍一刀”“免费拿”是互联网行业常见的促销模式,不仅拼多多在使用,还有很多平台在用,比如砍一刀抢火车票、点赞达200个免费拿面膜等,都是同样的促销模式。结果也是一样的,都是极少数人能够成功,大多数人则是白费功夫。
1909年,法国数学家埃米尔·博雷尔提出了“无限猴子定理”,如果让一只猴子在打字机上随机地进行按键,一直不停地按,只要时间无限,就可以打出莎士比亚全套著作。这似乎难以想象,不过这个定理的限定条件就是无限时间、无限次数,所以在数理上就能成立。顺便说一句,刘慈欣在一篇科幻小说《诗云》里,就用过这个定理。
用“无限猴子定理”做对照,分析拼多多“砍价免费拿”就能明白答案了。拼多多目前有7.88亿年活跃用户,如果每个用户只参加一次“砍价免费拿”活动,获奖概率将不足百分之一,意味着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获奖机会。当然,如果一个用户无限次参加“砍价免费拿”活动的话,那么理论上肯定会成功,只是没有人能一直坚持下去罢了,这恰恰会令很多人失望,认为是骗局。
如今,“砍一刀”“免费拿”不仅是平台促销、拉新、导流的工具,实际上也是一种社交游戏。有很多用户乐此不疲,将其当做好玩的游戏,不断参与活动,将链接转发给朋友,邀请人帮自己“砍一刀”,甚至有很多“砍一刀”的段子在网上流传。
“砍价免费拿”并非毫无代价,最大的代价是时间成本和社交关系,由于任务需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用户要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去持续邀人砍价,那么空闲时间多、好友多、群多的用户,就相对容易砍成功。一二线城市的白领精英,比如律师,与三四线城市的大妈大爷相比,时间成本非常悬殊,律师的收入更高,社交关系维护成本更大,无法轻易为免费商品干扰社交圈,这也是“砍价免费拿”游戏在低线市场更流行的原因,成本使然。
任何一个促销活动都有概率因素,不能因少数人的成功,而否定促销活动的意义,大众还是要理性看待“砍一刀”,就是拼手气的游戏而已,别太在意结果,重要的是过程,如果不想砍价失败,不参与就是了。
至于律师的起诉,则反映了一些用户长久的抱怨,以及“砍一刀”玩法存在的规则缺陷,说明平台在用户预期管理上还有提升空间,促销玩法还可以更加透明。比如将规则解释得更详细些,砍价预期值更精准些,成功概率数据不妨公布一下,免费送出的商品也应有案可查,以便让玩家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