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长假经济回暖正当时

作者: ■本报记者姜虹羽

    南下赏油菜花田,北上观长城巍峨,夜眠山中民宿数星星,驱车近郊带娃亲子游,到四川探访三星堆博物馆,来西双版纳体验傣族风情……在刚刚结束的清明节小长假,热门景区再现游人如织的红火景象。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小长假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02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4.6%,恢复至疫前同期的94.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71.68亿元,同比增长228.9%,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6.7%。
    久违的人潮汹涌,带动了餐饮、住宿等消费明显回升。清明假期前两日,网联清算平台共处理网络支付交易金额1.7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8.9%。部分品牌餐饮商家交易金额同比增长超过1倍。全国影视娱乐相关网络支付交易金额同比增长超2倍。
    从出游人次来看,距离恢复至疫前同期水平仅有一步之遥。目前良好的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给“补偿式旅游”需求释放提供了突破口,人们因就地过年等积压的旅游热情被释放。
    “补偿性旅游”指人们旅游计划皆因疫情防控等客观要求而被搁置,在全国疫情控制稳定后,人们纷纷重启被搁置的旅游计划。既然称之为“补偿性旅游”,可知实际上疫情期间,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只是受限下降,人们的旅游休闲需求非但没有减少,而是在外部环境的限制下不断压抑聚集,某种程度上加强了人们的出游迫切程度。就像很多网友说的那样,无论是返乡祭祖还是外出旅行,一定要利用好清明小长假“到别处去”,好好放松喘口气。
    就眼前来看,清明小长假出游热只是“小试牛刀”,在很多人选择回乡祭祖的情况下,景区市场并没有达到峰值,“补偿性旅游”需求并没有被完全释放。目前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都对于五一旅游市场充满了期待,许多知名餐饮品牌已经开始着手招聘服务人员,以弥补五一用工缺口。可以预见,在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长假,将迎来更加喜人的小长假经济繁荣景象。
    从长远来看,当下旅游市场的火热为后续复苏注入一剂强心针。随着疫情形势乐观、疫苗接种逐渐铺开、跨省出行不再受限等等利好因素,文旅消费市场正不可阻挡得走向复苏。我们有理由有信心期待,小长假经济全面繁荣就在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