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造血拔“穷根” 托起乡村振兴大梦想

金科集团把脉贫困“病因”开脱贫“良方”

作者: ■本报记者李洁琼

    在不久前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重庆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科集团”)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精准扶贫国家战略实施以来,金科集团主动投入5.38亿元在重庆11个区县、26个乡镇、95个村开展扶贫工作,为当地贫困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改善和重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了民企力量。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金科已将‘社会价值大于企业价值’这一核心价值观牢牢根植于金科的企业文化,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牢记责任担当,积极回馈社会,传递美好。”中国光彩会副会长、重庆金科投资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黄红云表示,23年来,金科集团累计公益投入及捐赠超过17亿元,向国家贫困县投资近400亿元,帮助困难家庭10万户,贫困大学生2100多名、留守儿童2000多名、孤寡老人1100多名。
    当好金科脱贫攻坚策划人,多头布局倾情参与。黄红云表示,金科集团通过发展扶贫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旅游扶贫等,辐射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与此同时,金科集团积极搭建社区住户购买、企业自身采购、援建消费扶贫专馆(柜)、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等帮扶体系。
荒山变茶园 产业造血拔“穷根”
    在距离重庆市区超过250公里、距离石柱县城70多公里的重庆市石柱县黄水镇金花村,就因为金科琥珀高山生态茶园的建设,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村民们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定向石柱县产业扶贫的金科股份,联合重庆琥珀茶油公司,投资2000万元打造金科琥珀高山生态茶园示范基地,第一个项目便落户金花村。金科集团驻金花村负责人王飞,参与并见证了整个金花村的脱贫致富过程。
    据悉,金花村海拔超过1500千米。因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长期落后,金花村成为石柱县黄水镇上唯一一个市级贫困村。金花村村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2017年以前,当地农户年均收入还不足千元,村里的青壮年人口大多外出打工,剩下的基本都是老人与小孩。
    王飞依然记得刚来时眼前看到的金花村的模样:村里危房遍布,道路坑坑洼洼,一下雨满地烂泥,地里的杂草有的甚至比人还高。
    在作为建设单位的金科的建设方案里,项目一期要在这里打造体验式景观茶园300亩,有效带动茶旅项目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实现农业、园林、旅游、教育、零售、电商、物流等产业一体化融合实现直接、间接收益150万元以上,带动当地农户脱贫致富,让农民二次增收效益显著。同时,让高山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有效开发利用。
    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金科在20多年的产业扶贫实践中总结经验,从过去单纯的“输血”式扶贫转变为培养困难群众自我“造血”功能,探索出了“产业项目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家庭农场(致富大户)+贫困户”的扶贫机制。一场因地制宜、因地施策的脱贫攻坚战由此展开——金科与当地村委会签订合作协议,通过产权移交村集体、订单管理等方式,建立健全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开启了村企联合新模式。
    2018年10月,金科琥珀高山生态茶园示范项目开建。王飞按照公司精准扶贫计划,开始扎根金花村。
    种茶是个技术活。为了让当地农民掌握种茶技术,金科组织专家来到村里技术指导:要挖多深的窝子、刚栽的茶树是先用细泥还是粗砂、水分的掌控等等,事无巨细,都手把手教。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截至目前,金花村完成了4.8公里的道路建设,雨污分流、池塘沟渠工作都相继完工。金花村村支书蒋贵成说:“金科来了后,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土地流转给农户带来了收益,以前基本无人居住的破旧房屋通过修缮后发展成民宿,预计今年就要开业。”
    截至目前,金花村已有140多户村民在生态茶园带动下发展产业,共同打造出高山生态观光茶园综合体250亩,金观音、黄金茶苗种植成功,2021年就能正常采茶了。村里还搞起了经济林、高山有机果蔬、高山有机谷物等开发。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务工,在茶园工作一天就能收入100多元。蒋贵成说,“今年就有三四十人选择不再外出务工了。因为留在村里既能挣钱,还能照顾家里。”
一片树叶带动千户村民脱贫致富
    “有女不嫁平安槽,一年到头磨儿摇;要吃干的几坨苕,要吃稀的几瓜瓢;一吹一个洞,一喝一条槽……”
    地处重庆市奉节县西北角的平安乡,过去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是重庆市级深度贫困乡之一,当地流传的民谣,就形象地说明了平安乡以前的贫穷程度。
    近年来,随着国家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平安乡也迎来改变命运的转机。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支持下,依靠产业走上脱贫路。这其中,金科在平安乡投入1000万元,打造的“金科·豆腐柴产业扶贫基地”,就是责任企业践行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最好注脚。而在平安乡发展豆腐柴产业的杨兴才,则是全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杨兴才是土生土长的平安乡人。为了摆脱贫困,杨兴才16岁就外出打工,凭着自己的努力,从打工仔成为了一个园林公司老板。但他自己都没想到,他会被一种名叫豆腐柴的野生植物给“拉回”了平安乡。2012年6月,在成都经营园林公司的杨兴才回到老家平安乡探亲,突然被饭桌上一盘翡翠般的豆腐柴凉粉所吸引。这个被平安乡人视为一般小吃的食物,让杨兴才脑洞大开,一个大胆的决定一下就定格于他脑海:回乡发展豆腐柴产业,让这种长在深山的美味走向外面的世界,同时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这绝对不是杨兴才一时头脑发热。豆腐柴的确是一种生长在深山里的神奇植物,用它的叶子所做的小吃,被称为“神仙豆腐”“树叶凉粉”“观音豆腐”,作为传承千年的传统工艺,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外形翠绿,口感爽嫩清香,不仅富含果胶、蛋白质、纤维素、叶绿素和氨基酸,还具有清热解毒和消肿止血的药效。“如果将它开发出来,市场前景肯定是一条金光大道。”为此,杨兴才带着他多年的积蓄,一头扎了豆腐柴这片广阔的天地。
    但任何创业都不会是一路坦途,杨兴才的创业之路同样充满了艰辛曲折。由于豆腐柴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在全国还没先例,也没有现成的参考资料,仅靠一股劲摸索前行的杨兴才,为此吃了不少亏,上了不少当:从外地买回的树苗,种了几千亩,结果死得一株不剩;花几百万买回的粉碎机,生产出来的豆腐柴干粉质量达不到要求,最后只能当八毛一斤的废铁卖掉。
    正当杨兴才感觉走投无路之际,一次偶然的机会,正在平安乡调研乡村风貌综合整治的金科负责人,通过奉节县政府负责人的介绍,得知了杨兴才和他的豆腐柴产业,颇有兴趣,立即向杨兴才发出邀请,请他具体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因豆腐柴产业的发展,完全符合金科集团一直践行的以产业扶贫实现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2019年8月,金科集团与奉节县达成了精准扶贫协议,决定向杨兴才的豆腐柴企业注资1000万人民币,帮助他们提升产能,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
    2019年12月,金科的首笔资金400万打到杨兴才的企业账户上,这让陷入绝境的豆腐柴产业一下重获新生。
    利用金科提供的资金,杨兴才按现代化的施工要求,重新改造了生产车间,购买了先进的“冻干机”等机器设备,并夜以继日地进行安装调试,在2020年6月,全新的生产线投入运转,截至2020年底,已实现年产值千万的目标。
    金科对杨兴才的豆腐柴产业不仅只是提供资金帮助,还着手打造了金科·豆腐柴产业扶贫基地,与平安乡展开战略合作,推进现代农业先行示范区的建设。
    金科·豆腐柴产业扶贫基地选择已经有一定规模、有深度关联、有发展渊源、有市场竞争力、有辐射带动效应的豆腐柴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开展行业“四中心”(科研中心、行业质检中心,行业标准中心、产品交易中心),“两基地”(种苗种植、观光体验)建设,构建集生产、加工、科技、人才、收储、物流、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高度聚集,进一步提升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
    按照企业主体带动、农民参与共建、要素集聚联结的要求,金科·豆腐柴产业扶贫基地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大户+贫困户”扶贫帮扶模式,采取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协议收购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基础设施装备完善,生产能力高效,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推广,加之广阔的市场前景,当地群众发展积极性高涨,种植基地规模达到4336亩,拉动就业250余人,带动当地1335户村民脱贫致富。
    “金科为脱贫攻坚所付出的努力,体现全体金科人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集团将继续和大家一道,弘扬抗疫精神,支持‘惠及百姓、功在千秋’的光彩事业,不断为乡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出民企力量。”黄红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