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蛟龙港:奏响精准扶贫的“巴塘弦子”
作者:
■本报记者傅春荣
挥舞衣袖,载歌载舞,在行进中跳成一个圆圈——藏族知名舞种“巴塘弦子”是藏民喜爱的娱乐方式。近年来,在对口支援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的过程中,成都市双流区从最困难最艰苦的点着力,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探索构建社会大援建格局,将该县贫困发生率从21.77%降至目前的7.69%,同心合力奏响精准扶贫的“巴塘弦子”。而成都蛟龙港正是其中表现最亮眼的帮扶企业之一。
创建于2000年的成都蛟龙港经历二十多年发展,已连续8年荣登“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自成立以来,蛟龙港一直努力践行“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发展企业、回馈社会”的精神,积极参加各项精准扶贫、捐资助学等活动,通过产业扶贫、智力扶贫、项目扶贫等方式,在“万企帮万村”“千企帮千户”等多项扶贫行动中作出突出贡献。
高原贫困县建起游乐场
旋转木马、碰碰车、海盗船……这些内地常见的儿童游乐设施,对高原上的孩子们来说,却是第一次零距离体验。
巴塘位于甘孜州西部,与西藏芒康县仅隔一条金沙江,平均海拔3300米,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2012年,根据四川省安排,成都双流区启动对该县的对口支援,瞄准市场打开了产业扶贫新思路。
由蛟龙港牵头为甘孜州建设的首个游乐园——“巴塘县蛟龙港游乐园”填补了甘孜州城市配套功能空白,开启了变“输血”扶贫为“造血”脱贫的精准扶贫新模式。
春日阳光和煦,在巴塘县蛟龙港儿童游乐场,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体验。记者了解到,该游乐场自2018年开业以来,每天平均收入超万元,每年盈利还会给游乐园所在的架炮顶村村民分红。
巴塘地处川藏交界,流动人员多,离大城市远,游乐园建成后不仅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还能帮助解决长期以来孩子放假无人照看的困难。
瞄准市场需求精准施策为当地村民带来了脱贫机遇。53岁的架炮顶村村民曲扎是贫困户,老父亲常年瘫痪在床。现在,曲扎不仅年底有分红,大儿子还在游乐园找到了工作,日子逐渐有了起色。
以行动担起兴邦重任
由于对甘孜州巴塘县与凉山州木里县实施的有效帮扶,成都蛟龙港荣获了首届“四川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企业”“四川省‘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企业”“全国抗击疫情先进民营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截至目前,园区引进企业2380多家,常住人口突破12万人,投入慈善事业总累计突破2亿元。
据记者了解,2020年新年伊始,疫情突袭、前线告急,成都蛟龙港认真贯彻各级党委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把疫情防控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全面贯彻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积极为疫情工作捐款及捐赠防疫物资。
近年来,为弥补贫困地区知识匮乏、教育落后的缺憾,蛟龙港多次出资让凉山彝族自治州偏远乡村尼地乡的学生到成都来学习、开拓视野,帮助孩子们对未来树立期望。
为让蛟龙港入驻企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能留在家人身边健康成长、拥有完整童年,蛟龙港出资建设了九年义务制教育学校,打造了环境整洁优美的校园,解决了园区企业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为改善贫困地区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成都蛟龙港还援建了凉山州木里县沈家沟桥、然面村高原黄牛养殖场、中村村活动室等项目,为村民带来了便利交通、美好生活,丰富了贫困户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实现同步小康提供强劲动力。
“社会责任是企业回馈社会强有力的表现。”成都蛟龙港相关负责人表示,蛟龙港将承担起民营企业兴邦重任,时刻关注社会慈善事业,参与爱心帮扶,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图1)为让蛟龙港入驻企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能留在家人身边健康成长、拥有完整童年,蛟龙港出资建设了九年义务制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