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春的太阳照耀在河套大地之时,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双河镇富河村脱贫户贾兴利、巩红红夫妇就开始准备喂牛:添草、喂料、加水……10多头牛时而哞哞“高歌”,时而吃草饮水,整个院落焕发出勃勃生机。今年52岁的贾兴利8年前因车祸导致左腿残疾,再加上两个孩子上学,家庭负担较重,生活比较艰难,但现在已通过养牛脱贫。在2015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当地政府利用产业扶贫资金给贾兴利家补贴9000元,帮助他购买一头母牛,支持发展养殖业。“现在,我养殖的肉牛已增加到17头。2020年,我卖了7头牛,收入11万元,全家人均纯收入已超过3万元,日子越过越好。”贾兴利说。
临河区八一乡新道村66岁的脱贫户康文银6年前为给妻子看病,不仅花光家里的积蓄,还欠了不少外债,他家因此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针对康文银具有一定养殖经验和劳动能力的实际情况,当地政府利用专项补贴9000元支持他购买一头母牛。为降低风险,当地政府还为他家代缴肉牛养殖保险,并邀请专业人员提供养殖技术指导服务。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康文银的肉牛养殖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存栏数量已从1头增加到6头,年收入从3000多元增加到3万多元。“按照当前市场价计算,这6头牛价值9万元左右。我依靠‘扶贫牛’打了‘翻身仗’,生活‘牛’起来。”康文银满心欢喜地说。
据临河区扶贫办主任徐创军介绍,近年来,临河区凭借种植业发达、养殖业兴旺的农牧业优势,累计投入8300多万元发展肉牛养殖等19个产业扶贫项目,把贫困户吸附在产业致富链上,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走出一条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河套地区位于北纬40度农作物种植黄金带,拥有1100多万亩耕地,被誉为“塞外粮仓”“草原上的菜篮子”,发展现代农业、扶贫产业的优势明显。目前,全市1.47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其中75%以上的贫困户受惠于产业扶贫。(李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