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A+”

——重庆市渝北区工商联采访记

作者: ■本报记者白勇

    新阶段工商联工作到底怎样抓?是一个大课题。重庆市渝北区工商联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系统谋划各项工作,推动工商联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谋篇布局 思路清晰
    渝北区工商联认为,做好工商联工作必须强化政治意识、中心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强化政治引领方面,他们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坚持把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导企业家听党话跟党走;着重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把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每年按照全国工商联工作主题,创造性开展了政企对接会、守法诚信系列讲座、企业文化大联展、"不忘创业初心,接力改革伟业""学讲做"宣讲及征文活动等;着力打造"三大课堂";开办高校研修班、非公经济大讲堂、法治大讲堂,坚持每年组织执委会、青商会成员到全国知名院校学习培训,每季度举办一次非公经济大讲堂,不定期举办法治大讲堂。近五年来,共举办高校培训班14期,非公经济大讲堂20期,法治大讲堂10期,5000余人受训。
    在强化中心意识方面,渝北区工商联围绕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心课题,谋篇布局,确立工作思路,寻找工作重点,形成工作机制;在强化服务意识方面,着重以真心换真情,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职能,强化服务实效,持续增强工商联组织的凝聚力;在强化创新意识方面,着重机制创新、工作内容创新和方法创新,既注重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创造性开展工作。
    渝北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工商联党组书记刘思伦认为,强化上述四个意识,是系统推进工商联各项工作的必要前提。"思路决定出路,工商联工作要落到实处,有为有位,首先要系统谋划,做到心中有数,而不能零敲碎打,疲于应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工商联工作的新要求。"渝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工商联主席王充如是说。
系统推进 突出重点
    尽管工作千头万绪,但是渝北区工商联却不是事无巨细一把抓,而是重点突出,系统推进。
    民企融资难一直是一大顽疾。重庆蓝岸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互联网产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企业,由于融资问题遇到了发展难题。区工商联得知后通过相关渠道进行反映,渝北区委书记唐川在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后,专门到企业实地了解情况,渝北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廖红军此后又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并对重庆蓝岸通讯反映的问题现场解决:协调重庆临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按项目投资协议向该企业提供委贷5000万元,协调中国建设银行授信2000万元(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协调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授信240万元科技升级贷并解决该企业股东担保问题。重庆蓝岸通讯总裁贺涛事后表示,企业经营发展过程的关键时刻解决了急需的资金,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提升了企业后续发展的动力。
    王充深有感触地说,2019年8月,区委、区政府决定把区民营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由区发展改革委调整到区工商联,凡是民营经济发展方面遇到的问题都由区工商联进行督办,协调落实,增强了工商联服务民营经济的职能,也充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工商联工作的重视。
    解决融资难仅仅是渝北工商联经济服务民营企业的一个方面,而他们经济服务的多元化并不局限于此。据介绍,区工商联还搭建了一个"金商"平台,把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服务企业(融资机构)、商会集中在一起,定期收集融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开展点对点服务,协调金融机构"一对一"对企业进行帮扶。近五年区工商联和各基层商协会筹办银企对接活动110余场次,累计协调融资超过350亿元,帮助了60余家企业挂牌上市(含新三板等)。
    此外,区工商联着力推动企业"走出去",依托区商务委成立区对外贸易企业发展促进会,组织企业参与智博会、西洽会等大型展会60余次,赴俄罗斯、浙江、云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交流学习30余次;着力打通引才用工渠道,采取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助力企业招聘,为企业搭建桥梁,组织现场招聘会72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85万人,推动校企合作,培养技能、技术人才,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等。
    "权益维护也是我们工作的一大重点。"据刘思伦介绍,区工商联利用"两团一委"这一载体,为民营企业提供有效及时的法律服务。
    所谓"两团一委"就是:律师服务团、检察官服务团和民营企业商事纠纷调解委员会。律师服务团是全市最早成立的为民企服务的专业法律机构,主要职能是对企业进行免费法律宣传、法律咨询和法律体检,解决民企经营中的法律问题。
    重庆劲源律师事务所为中华工商时报提供的案例表明,疫情中,渝北区民营企业律师服务团积极响应工商联、司法局切实做好疫情期间企业法律服务的要求,主动担当作为,为辖区民营企业开展系列法律服务,效果显著。期间,重庆劲源律师事务所马秋芸律师受律师服务团指派,走访了重庆市丹瑞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重庆澳蓝朵商贸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了法律体检、企业咨询、政策宣传、纠纷调解等系列活动。在听取企业负责人关于疫情期间企业运行的情况介绍后,详细了解了企业面临的法律困难和法律风险。针对企业反应突出的劳动用工、合同管理、债权债务等法律问题,给出了深入细致的解答及合理化建议,律师成功帮助丹瑞建筑公司和解了一起诉讼中的工程欠款纠纷,既保护了民工工资,又保住了企业工程款。针对困扰澳蓝朵商贸公司已久的劳动用工问题,律师为企业梳理了用工体系,又结合疫情期间的特殊用工情况协助企业制定了完善的用工制度,既维护了员工的合法权益,又节省了用工成本。
    区工商联还安排26个律师事务所对接28个没有法律顾问的商协会,在3个基层商会建立了调解室。近五年来,"两团"共开展法律讲座420余场,法律宣传250余次,法律体检400余次;调委会成立至今,组织调解案件109件,调解成功88件,调解成功率80.7%,涉案标的约6694.3万元。
创新作为 形成机制
    有人评价说,渝北区工商联领导班子工作有激情,不断追求创新是一大特色。他们意识到,工商联工作只有适应新形势,开启新思维,理清新思路,找到新办法,才能始终保持应有的活力。
    率先开展"两团一委"服务,率先促成商会承接政府服务,率先开展民企和商会系列宣传、率先成立金融商会……一系列的率先作为,渝北区工商联在全市工商联系统仿佛成了那个最先吃"螃蟹"的角色。
    工作内容的创新在于具备超前思维,机制创新更考验系统谋划能力和执行力。这些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相继建立完善《渝北区区级领导联系民营企业制度》《渝北区民营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渝北区民营企业诉求反映、问题办理制度》《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接待日制度》《区领导联系商协会制度》,全面打通民营企业诉求和问题反映渠道,并将诉求问题办理和营商环境纳入对部门和镇街的年度工作考核,由区工商联组织实施。在诉求跟踪办理上,由于区委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亲自召集研究、亲自督办问题解决,目前已经形成民营经济联席办每月专报呈区主要领导、分管联系领导的工作机制。自2019年8月民营经济联席办移交工商联以来,共收到民营企业诉求问题1655件(包括百日大走访收集诉求问题),已办结1645件,办结率99.4%。
    在组织建设方面,渝北区工商联把2020年定为组织建设年,印发《会员发展和组织建设规划(2019-2022年)》,着力强基扩面,提质提档。按照产业发展到哪里,商会就建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加大行业商会建设力度,近五年新增商协会21个。同时开展互联互帮活动,出台《关于开展商协会互联互帮工作的通知》,开展商会攻坚、脱贫共促、资源共享、发展共谋活动,推动街道商会、行业商协会与镇商会"结对子、共成长",目前已开展结对共建活动15次,300余名企业家参加,帮助消费扶贫1344万元,达成合作项目21个。区工商联注重会员发展"数质"并举,严格管理。近五年,新增会员6041个,清理无效会员1361个,会员整体素质较大提升。在经费保障上,将基层商协会建设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每年向镇街商会拨付5万元、基层党组织拨付3000元,向新成立的行业商会给予5-8万元的资金支持,保障工作开展。
    渝北区工商联工作系统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创造性落实,高标准要求,曾连续五次被全国工商联评为"五好"县级工商联,被人社部、全国工商联评为先进集体,不愧为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