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三大股指全线收涨 多个行业表现亮眼

A股展开春季行情

作者: ■本报记者刘弋瑗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正式迈入2021的A股市场,在首个交易日喜迎“开门红”。1月4日,A股三大股指集体收涨,其中上证综指站稳3500点,创业板指盘中更是一度涨超4%,最终收涨3.77%。当日收盘,两市逾2800只个股出现不同程度上涨,逾百股涨停。截至1月5日收盘,上证指数报3528.68点,上涨0.73%,深证成指报15147.57点,上涨2.16%,创业板指上涨0.65%,两市成交金额为1.26万亿元。
    三大股指全线收涨
    1月4日,是A股2021年开年首个交易日。截至1月4日收盘,A股三大股指全线上涨,实现“开门红”。交易行情显示,1月4日开盘,A股三大股指悉数高开,市场做多情绪高涨。具体而言,当日,上证综指高开0.05%,深证成指高开0.31%,创业板指高开0.37%。
    从1月4日盘面表现看,创业板指走势最强劲。高开之后,创业板指全天保持单边上扬态势。当日下午2点30分左右,创业板指涨幅一度涨超4%,但临近尾盘有所回落。截至1月4日收盘,创业板指收涨3.77%,报3078.11点。当日盘中,创业板指一度突破2015年7月以来的阶段性高点,盘中最高点达3094.53点。
    创业板指的大涨,也带动了上证综指、深证成指的指数拉升,两大指数同样有不俗的表现。截至1月4日收盘,上证综指站稳3500点关口,报3502.96点,上涨0.86%;深证成指报14827.47点,涨幅2.47%。1月4日盘中,上证综指、深证成指也均创阶段性新高。其中上证综指当日最高点为3511.66点,创下2018年2月以来的新高;深证成指盘中最高点达14859.09点,创2015年7月以来的新高。
    交投活跃,两市的成交量也明显放大。据东方财富显示,1月4日沪深两市总共成交金额再度破万亿元,合计成交额超1.1万亿元,其中沪市成交金额为5233.7亿元,深市成交金额为6410.1亿元。从个股来看,两市有4只股票在1月4日全天成交金额突破百亿元。
    多行业板块涨幅居前
    1月4日,A股三大股指集体收涨的背景下,多个行业板块与指数共振。东方财富显示,盘面上,行业板块呈现普涨态势,有36个行业板块整体涨幅超3%,鸡肉概念、猪肉概念、固态电池、MLCC、白酒、农牧饲渔等行业板块涨幅居前。其中鸡肉概念板块领涨两市,当日整体涨幅为7.31%。而鸡肉概念板块内的12只个股,在1月4日实现全线上涨。
    特斯拉概念股成为交易热点。据东方财富显示,特斯拉概念板块1月4日整体涨幅为5.05%,该板块当日总共成交金额为880.05亿元。具体来看,特斯拉概念板块145只个股中,有135只个股在1月4日股价实现上涨,其中翔丰华、卡倍亿、京威股份、模塑科技、奥特佳等16只个股更是涨停收盘。
    同作为特斯拉概念股的宁德时代,在1月4日走势亦十分喜人。交易行情显示,宁德时代1月4日早盘高开近2%。截至1月4日收盘,宁德时代收涨15.09%,最新股价为404.1元/股,总市值为9413亿元。宁德时代盘中创下411.11元/股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创业板个股中,金龙鱼、亿纬锂能等多只个股1月4日盘中股价一度创出新高。整体而言,两市个股涨多跌少。据Wind统计,截至1月4日收盘,处于交易状态下的4119只个股中,有2813只个股股价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占比约68.29%。这些股价上涨的个股中,有104只个股涨幅在10%(含)以上。其中优德精密、宜华健康、湘佳股份、新希望等逾百股涨停。此外,ST金刚、全新好、北京文化、爱尔眼科等个股股价遭遇重挫。其中ST金刚、北京文化在1月4日均跌停收盘。
    春季行情或将开启
    A股开年走势喜人,后续春季行情让人期待。对此,多数机构表示看好后续行情。对于2021年A股走势,国盛证券研报称,A股的春季行情在2020年12月已启动,核心因素是流动性好于预期,1月份往往是1年中新增贷款占比最高的月份,常接近20%的水平。预计行情将在年初延续。2020年12月初开始银行间流动性趋于宽松,利率下行,A股风格重回赛道成长。
    中信证券认为,开年的外部环境整体有利于A股,中欧投资协定落地,明确长期合作前景,中美博弈处于真空期。国内方面,一季度基本面持续向好,业绩同比增速弹性大,其中工业和消费板块拉动作用。另外,内外宏观流动性依然宽松,A股市场流动性更加充裕,公募基金新发和净流入依然持续。
    东北证券研报认为,春季行情已经开启,1月份可能持续震荡上行创新高。预计2020年12月份经济数据和商品价格将继续验证经济上行趋势持续;同时,1月份下半月业绩预告大概率密集发布,多数行业全年和四季度盈利改善趋势进一步确认。1月份处于春季行情的开始月,风险偏好大多上行。流动性和风险偏好上行将推动节后一周市场延续节前震荡创新高的趋势。
>>链接
三组关键数据圈点2020年A股市场
    ■潘清狄春
    注册制扩围、新基金发行火爆、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启动……让我们用三组关键数据回望2020年A股市场。
    A股体量不断“长大”
    伴随N西大门等三只新股赶上“末班车”登陆沪深证券交易所,A股交出2020年IPO“成绩单”。万得统计显示,按上市日计算,全年共有396只新股相继登陆沪深市场,仅次于2017年成为A股史上IPO第二大“丰年”;首发募集资金总额接近4700亿元,为近10年来新高。
    截至2020年末,沪深股市总市值已达79.72万亿元。这个数字比2019年末增长了逾三分之一。
    A股体量不断“长大”的过程,由科创板向创业板扩围的注册制试点提供了重要驱动力。年内募资规模排名前10位的IPO中,科创板占据7席。包括2020年8月24日集体登场的首批新股在内,注册制下创业板新股上市超过60只。
    “由注册制带来的A股市场化程度提高,令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光大证券金融产品总部首席投资顾问滕印表示,未来随着注册制全面铺开,A股将继续“长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也会进一步显现。
    居民储蓄加速“搬家”
    2020年,万得统计显示,按照基金成立日计算,公募基金市场迎来1431只新基金加盟,发行总份额近3.16万亿份,创下历史新高。
    截至2020年末,公募基金总数超过7360只,剔除FOF所持基金市值后资产净值合计约18.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近27%。
    “一日售罄”和首募百亿元级“爆款”基金的频频出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赚钱效应”的加持。2020年,百余只基金净值翻番,1700多只基金年内总回报超过50%。
    “引导居民储蓄进入资本市场,能让老百姓分享A股优质公司的成长收益,同时也可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大量的居民储蓄通过买入公募基金入市,公募基金也有相应的担当和责任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长期回报。
    市场环境持续“净化”
    2020年,数百只新股登台亮相的同时,16只老股黯然离场。这一数据也创下了A股史上强制退市数量的年度新高。
    其中,千山药机、金亚科技等6家公司触及财务类指标,即暂停上市后首个会计年度继续亏损,暴风集团因2019年度报告“难产”而触及规范类指标。与此同时,被视为最市场化退市模式的“面值退市”开始发威,9家公司因触及交易类指标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
    另一个“历史新高”同样值得关注。万得统计显示,2020年54家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操纵市场、内幕交易,或未依法披露对外担保事项和重大诉讼事项、未按规定披露定期报告而“爆雷”。
    2020年最后一天,沪深证券交易所退市新规双双落地,坚持“应退尽退”意味着符合退市条件,特别是严重违法违规、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公司将被出清。2020年12月26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则呼应新证券法大幅提高了资本市场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