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如何从“短期逐利”转向“中长期陪跑”
资本与教育撞出“新火花”
作者:
■本报记者姜虹羽
这十年以来,教育领域的迅速发展与资本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在成就资本的同时,资本的存在也给教育带来一些机遇。
全联民办教育出资者商会会长、锡华实业投资集团董事长张杰庭接受中华工商时报记者采访表示,民办教育行业融资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资本市场青睐于细分赛道的头部企业,很多中小企业或创业公司被收购以求生存。他认为,头部企业就像人体的大动脉,中小企业类似于毛细血管。资本市场应该给中小企业更多的机会,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创新,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前进。
“资本也开始思考,从原来的追逐风口,变为着重去看被投企业如何创造出中长期的长线价值,而这将会成为企业未来生存的一个非常显著的因素。”新东方集团助理副总裁柴明一在“2020中国教育资本论坛”上如是说。
教育行业受资本热捧
事实上,教育行业今年以来一直是资本追逐的对象。天眼查APP显示,下半年以来,进行天使轮和种子轮融资的教育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达到了21家,其次,有19家企业进行了A轮融资(含Pre-A轮)。大多数于上半年实现融资的企业都处于早期融资阶段。
为何资本对教育格外青睐?瑞思教育董事长兼CEO王励弘表示,教育是全世界家长关心的问题,中国受教育程度普遍偏高,中国的AI、5G都将发展的更好,未来中国或将引领智能化世界,中国教育的竞争力也在加强。“在教育领域最重要的是品牌,是建立起家长的信任;第二重要的是课程产品,此外,商业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十年来,教育领域的迅速发展和试错,和资本有着密切的关系。“归根到底,资本与教育是‘快’与‘慢’关系,投资回报无非就是短期、中期、长期。很多投资人希望短期有回报,但是教育是很长时间的过程,是社会进步演化的缩影。”柴明一表示。疫情发生后,资本开始思考如何从“短期逐利”转向“中、长期陪跑”。
融资集中于头部机构
“今年除了投资作业帮和火花思维之外,暂时没有其余教育项目。”红杉中国董事总经理翟佳表示,今年疫情让头部的教育项目集中度更高,“后面”的公司追赶就更困难,投资机构更多把钱放在头部企业当中。
今年投资了猿辅导和爱学习的华平资本投资执行董事沈威表示:“主要是在被投的老项目当中加码,新的项目也一直在看,确实会出手相对谨慎一些。”华创资本副总裁魏绪同样表示:“今年我们也没有再去出手新的项目,而是对我们已经投的项目进行了新的加注。”
“融资市场出现极度的两级分化。”泰合资本董事蒋铠阳说道,“头部玩家市场占有率更加集中,马太效应进一步增强。头部企业‘钱拿到手软’,大量尾部企业面临洗牌。”
柴明一也表达了同样观点,“2005年——2017年的融资次数是过去几年的2.5倍,2018年——2020年的融资次数在持续收缩,但金额却在变大。这也就意味着每次单笔融资的投资量都会变得非常大。”这给大企业带来机会,它们可以去并购或者战略控股一些公司,从而改善企业的布局。
但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情况则正好相反。“现在在线教育门槛已经很高了,需要大量的投入,如果做同样的事儿,确实创业机会很小。”网易有道副总裁苏鹏说。
市场反应也是如此,无论是是从品牌影响力、口碑密度还是资本投放上来看,上头部企业和中尾部企业的差距正在迅速拉开。
今年10月,猿辅导宣布完成G1和G2轮共计22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达155亿美元。作业帮则在6月宣布完成E轮7.5亿美元融资。12月,跟谁学宣布完成定增,公告称几家价值投资者已约定购买总计约8.7亿美元的公司新发行股票。此外,好未来11月宣布,一家全球增长型投资公司已经同意购买总计约15亿美元公司新发行的A类普通股。
未来将聚焦技术创新驱动
大潮退去才会知道谁在裸泳。整体看来,政策周期、产业周期和资本周期的叠加,再加上疫情,导致今年上半年教育行业的分化与整合变得异常显著。大小教育企业在此之中多多少少均受到冲击和影响。
教育和资本的明天会如何?柴明一表示,会更关注教育和资本的融合。资本和教育的结合一定会继续下去,但可能会有几个方向性的趋势。资本可能会更快地加入头部、加快模式创新和科技发展这三个方向性的被投企业,因为有些被投企业的成果可以用于更大的教育领域。
“教育行业下一个十年的机会将出现在技术驱动的供给改革。”蒋铠阳认为,在线教育必将经历直播化、产品化、智能化三个阶段。随着数据、系统、算法技术的发展推动智能化产品落地,如何实现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个性化的预习、教学、练习、测试、评价体系,以达成更短时间更好效果的学习闭环,将是下一个十年教育行业的最大机会。
张杰庭认为,民办教育一路以来都是在夹缝中求生,相对于公办教育来说,民办教育的优势在于创新,未来民办教育依旧要发挥顽强的生存精神,以教学效率为抓手,持之以恒地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