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江苏千亿民企背后的“成功密码”
作者:
■本报记者庄道秋通讯员铭东
江苏以占全国1%的土地,创造了占全国10%的国民财富……在这段佳话的背后,有一个群体不容忽视,那就是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去年,江苏省民营经济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0.9%。
今年,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江苏有90家民营企业榜上有名,营业收入总额达到5.49万亿元。其中,有11家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占全国千亿民营企业的19%,是名副其实的民营经济强省。
日前,本报记者随江苏省工商联组织的"江苏千亿民企高质量发展媒体行"走进企业,问道千亿民营企业背后的"成功密码。"
传奇:时势造英雄
英雄不问出身。
1990年12月26日,坐标南京,一间不起眼的门面,10几个人,一家叫苏宁交家电的公司开业了,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的"零售传奇",便从这里起步。
如今,30年岁月变迁,风雨前行,当初的小公司,已雄居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榜首多年,是全国领先的智慧零售企业。
"继续做精做深零售主业,聚焦高质量发展!"在日前苏宁成立30周年大会上,张近东对未来发展这样阐释。
在无锡江阴,比张近东年长三岁的海澜集团创始人周建平,曾掏光30万元家底,从承包江阴市新桥镇第三毛纺厂,开始了传奇人生。
"钱我出,风险我担;企业办成了,是集体的;办砸了,算我交学费。"那时周建平表现出的果敢和魄力,令人惊叹。
如今,由第三毛纺厂转变而来的海澜集团,已是中国服装行业龙头企业,是无锡地区首家营业收入超千亿元企业。
毗邻江阴的苏州张家港市,沙钢集团妇孺皆知。从昔日乡镇企业的小轧钢车间逐步发展成长为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其掌舵人沈文荣的奋斗故事,是中国民营企业家产业报国的缩影。
同为苏州地区,北面的张家港盛产钢铁,而南面的吴江被誉为"日出万匹,衣被天下",这"一钢一柔"折射的苏商专注实业发展。
更令人慨叹的是吴江区盛泽镇有两家千亿民企,他们分别是恒力集团和盛虹集团。
上世纪90年代初,早年辍学,做过泥瓦匠的陈建华,正为日后创造"恒力奇迹"积累阅历。如今,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被誉为"化纤巨子",完成了从一滴油到一匹布的全产业链布局。
同在盛泽镇,1992年,27岁的青年缪汉根,接手不足百人的村办砂洗厂,这便是盛虹集团的前身。
28年来,缪汉根带领盛虹集团,从印染起家,一步一个脚印,不断上拓下延,进军特殊纤维,再到石油炼化,直至构建出一条新型高端纺织的完整产业链,成长为一家以石化、纺织、能源为主业的创新型高科技产业集团。
苏州千亿民企有传承技艺,守成精神的一面;也有引领技术,开拓创新的另一面。
上世纪80年代初,从濒临倒闭的乡镇农机厂起步,崔根良带领亨通集团有限公司转战电缆光缆行业,一路高歌猛进,通信电缆产销量跃居全国第一。
"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亨通通过技术革新,大踏步走向世界。
相较苏州当地的沈文荣、崔根良、陈建华、缪汉根而言,协鑫集团的朱共山是"外地人"。此前,他辞去家乡设备厂厂长职务,创办协成电器成套厂,这就是协鑫集团的前身。
如今的协鑫,早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电力企业。产业涵盖电力、光伏、天然气等领域。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光伏材料供应商,全世界近1/3的硅片、多晶硅来自协鑫。
视线转到常州。与许多优秀的企业家经历相似,草根出身的中天钢铁董事局主席董才平,最初只是一名国营企业的临时工。
命运总是垂青努力的人。1997年,董才平被派往武进钢铁厂担任厂长,任务却是让企业两年内顺利破产。董才平发挥了非凡的领导力,硬是将钢铁厂从破产边缘发展成为如今的千亿民企。
南通市海门区是传统的"建筑之乡",围绕建筑业,诞生了两家千亿民企,分别是南通三建和中南集团。
南通三建控股集团成立于1958年,其前身是当时的国营海门县建筑公司。经过60多年发展,先后创获鲁班奖、国优奖、詹天佑奖37项,建造了一批享誉中外、穿越世纪的建筑经典。如今,南通三建是中国建筑行业标杆企业,被誉为"中国最具改革与发展代表性的10家建筑企业之一"。
2012年,黄裕辉执掌南通三建后,一方面传承"铁军精神",另一方面,则是如何开拓新局。
1988年,26岁的陈锦石一腔热血,东拼西凑了5000元钱,带着二十多人的队伍,从海门抵达山东东营胜利油田,从事建筑劳务分包。这便是陈锦石书写中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故事的开始。
如今,中南由昔日的小舢板发展成为民企航母。陈锦石感慨道:"中南集团30多年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中国民营企业奋斗的成长史。"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江苏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众多民营企业家踏遍"千山万水"闯市场、吃尽"千辛万苦"办企业、说尽"千言万语"拉客户、历经"千难万险"谋发展,终于成就一番事业,书写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传奇。
发展:勇当时代尖兵
发展才是硬道理。民营企业更是如此。
翻开苏宁发展史,张近东用10万元,撬开空调大市场,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现如今以6652.59亿元的营收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二位、中国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第一位。
苏宁靠什么赢得市场?张近东的决策是什么?
"服务,是苏宁唯一的产品。"张近东说,30年来,苏宁秉承初心,坚守服务基因,始终把服务用户作为第一要务。
张近东表示,苏宁的零售模式历经数次变革,服务的宗旨始终不变,"变"的是服务标准和服务种类的延伸,"变"的是互联网服务向物联网、人工智能服务的升级。
从当年30万元投入的小厂,到如今年营收能力超千亿的企业,周建平用30多年时光,书写了海澜的高光时刻。
从来不按常理出牌的周建平,今年11月,主动"解聘"自己海澜集团董事长之职。
"我的使命业已结束,剩下是继任者的事,我相信他也不会让我丢脸!"在权力交接仪式上,周建平深情地说。
周建平从当初砸全部身家在小毛纺厂,到如今年富力强的年纪,果断把权力交到新一代管理者手中,利索地完成传承,浓缩来说,他的决策思路着重体现在一个"敢"字上。
看着地图做企业。那儿有崔根良的"诗和远方"。
"创新,才是企业生存的密码。"作为科技企业的领导者,崔根良深知战略决策的重要性。
光棒是整个光通信产业链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产品。经过坚持不懈的科研创新,亨通集团不仅开发出国际领先水平的最大容量、最快速率、最低损耗的光纤,还先后承担国家航空航天、军工装备特种光纤等150多个项目。目前,已创建10家海外产业基地。
"我最大的乐趣就是把梦想变成现实"。作为光伏行业领跑者的朱共山,"霸气"上很直接。
朱共山说,"要做就做世界第一,要么就不做!"
熟悉他的人说,朱共山虽然是一把手,但凡协鑫较大的项目,他都会亲自指挥作战,常常连续数天只睡几个小时。朱共山对协鑫的"狼性"管理促使其庞大的集团执行力大幅度提升。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这代人的成就;没有党的政策引领,恒力也不可能走上今天的发展道路。"陈建华说,恒力,寓意志恒力久远,恒力之志在于实业崛起,在于家国繁荣;恒力之志在于做中国实体经济的一块"基石",在于为民族工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陈建华常说,"什么时代做什么事,勇当先锋、打头阵,挑重担、唱主角,保持创新活力、奋力前行。"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打造高质量盛虹的核心元素。"虽然涉足领域是传统的纺织行业,但缪汉根对创新的"迷恋"并不"传统"。
缪汉根表示,从国家层面而言,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发展方式实现根本转变,需要越来越多的"创新家"。就盛虹而言,从"盛虹速度"到"盛虹质量",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创新家"。
近年来,盛虹搭建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形成了支撑创新发展的"最强大脑"。从纺织业前沿技术追踪,到生产线设备更新,这个"大脑"覆盖了产业所有环节的研发。
"未来钢铁怎么办?落脚点不是进一步扩大产能,而是要把钢铁怎么来做强做精。"
沈文荣说,对于沙钢,在新的历史条件之下,也就是未来五年规划、十年发展,把钢铁,把沙钢做强做精,是历史使命。
沈文荣表示,做强做精,要围绕对钢铁前沿技术的研究开发,不但要善于应用成熟技术,还要在更长时间,研究新技术、探索新工艺、发掘新材料,不断更新换代,走在钢铁行业技术体系前列,成为标杆企业。使沙钢更好的服务于中国市场,服务于世界经济。
战略的目标,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中天钢铁董才平战略的目光,更多落在要求更高的精品钢上。
今年8月,随着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在南通破土动工。董才平的战略目标,离设想又更近了一步。
目前,中天钢铁产品主要涵盖轴承钢、帘线钢、齿轮钢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种500余种,远销全球近70个国家和地区,广泛用于铁路轨道、汽车轴承、船舶锚链等领域。
围绕"炼就非凡品质、坚固人类生活"的发展愿景,中天钢铁聚焦"转型、生态、共享"发展之路,坚定走好绿色发展新路,朝"全球一流的优特钢棒线材精品基地"目标迈进。
"变!变!变……"一次内部会议上,中南集团董事长陈锦石,2个多小时只说了一个"变"字。
陈锦石走南闯北的经历,让他对"变"有更多、更深的认识。
从几十人的劳务分包队伍,到现代化的上市企业,时代飞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中南何以屹立潮头?
陈锦石说,"一切都在变化,企业怎能墨守成规!从中南创立至今,一直在调整,半年一小变,一年一中变,三年一大变。"
他说,所谓"变"就是技术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市场拓展的创新,从被动应变到主动求变,是一个企业成熟的标志,"谋变创新,企业才能进无止境。"
思维决定出路,视野决定未来。
"面对千变万化的新形势,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异常复杂的新情况,要以全新视野看未来。"
黄裕辉和陈锦石在"以变应变"战略思路上有天然默契。
黄裕辉说,"做企业,一定要有清晰的定位。我们的经营理念,要跟战略相结合。传统建筑施工要向现代建筑产业转型。"
从长三角到珠三角,从大庆到克拉玛依,从国内市场走向世界舞台,南通三建一路披荆斩棘,高歌猛进。
文化:打造百年企业反哺社会
"企业小了是个人的,大了就是社会的、国家的。"
12月26日,苏宁举办30周年公益庆生仪式,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现场表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苏宁将进一步强化做社会化企业的定位,"聚焦零售主业,赋能行业发展、服务社会创业,既是苏宁的商业模式,也是苏宁的社会责任。"
张近东的话代表着广大苏商的心声。
"一年企业靠运气,十年企业靠经营,百年企业靠文化"。改革开放来,广大江苏民营企业家秉承着"厚德、崇文、实业、创新"的新时代苏商精神,潜心缔造企业文化,构筑着商业文明。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优秀的企业都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可以传承的。"刚刚接过海澜"帅印"周立宸这样表示。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钻研、特别能奉献。"当前,"铁军精神"业已成为南通三建企业文化的精髓,内化为企业的灵魂。它厚植于创业的土壤,融化于员工的血液,凝聚于企业的使命,成为支撑企业发展的精神食粮。
陈锦石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则更有纵深感。他说,目前,在地缘文化、历史文化和企业家精神的共同影响下,经过32年的磨砺、探索和提炼,中南集团也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生态立企,绿色为先!"在缪汉根的企业管理哲学里,文化基因体现得更为实际。
他认为,绿色安全是盛虹衡量自身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要标志,是盛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排烟筒'喷出的不是黑烟,而是白色水雾!"
"环保是底线",在中天钢铁,董才平让这句话成为共识。他说,中天钢铁目前累计投入超150亿元,用来治理"污染工程",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
而在沙钢,高度关注各级环保部门发布的环保新标准、新要求,全面开展环保综合治理和巩固提升,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则是很早以前就形成的"规矩"。
沈文荣说,沙钢当前借助第三方力量抓好环保工作诊断,把节能环保、减排治污、资源回收利用、发展循环经济贯穿于公司生产经营全过程。
不久前,协鑫集团因多年来在扶贫攻坚领域的突出贡献,荣获"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称号。
朱共山表示,30年来,协鑫人始终以产业报国为己任,怀抱实业济民情怀,承担起提供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的社会责任,同时也肩负着产业精准扶贫的时代重任,义无反顾地投身光伏扶贫及光伏农业行列,助力困难乡亲脱贫致富。
"产业兴邦,实业报团,企业家须有魄力:第一,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企业家要敢为人先,眼光超前,有危机意识;第二,要舍得'辞旧迎新',布局装备、安全、环保,要瞄准全球市场未来的高端一流标准;第三,要'深挖洞',集中精力深耕与自身产业相关的行业;第四,要'不吝啬'人才投资,狠抓研发、创新,做标准的制定者。"陈建华这样表示。
在恒力集团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始终坚持回报社会的宗旨,在扶贫环保、慈善公益、文化建设等多方面采取一系列积极的行动回馈社会。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恒力集团第一时间捐赠1亿元。
崔根良说,亨通集团始终秉持"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慈善理念,从身边做起,从当地做起,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勇担民企责任使命。
不计得失、不图回报。崔根良说,亨通开展的"助残圆梦行动",至今已走过十年,先后让2600多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受益。
多年来,崔根良先后荣获最美奋斗者、全国时代楷模、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中华慈善奖等荣誉称号。
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有胆识、勇创新的企业家茁壮成长,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准的中国企业家队伍。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广大苏商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