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堰对口协作再结硕果
6项目协议资金2.97亿元
作者:
■本报记者杜鹃
12月16日,由北京市工商联和十堰市工商联共同主办的十堰市特色资源项目推介活动在北京举行,该活动是双方年度对口协作系列活动之一。活动旨在宣传推介十堰优质资源和合作项目,对接北京资金、技术、人才,助力十堰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北京市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佘运高,十堰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沈学强出席活动并讲话,十堰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启鸿主持会议活动。北京市工商联光彩办、十堰市直部门及县(区)有关负责人,北京、十堰两地企业家共80余人参加活动。
沈学强总结了近年来北京对口协作支援十堰取得的成绩。他介绍,自北京十堰对口协作启动以来,北京市动员200多家民营企业到十堰对接扶贫协作项目,华彬VOSS矿泉水、京东·十堰“互联网+”新经济、忠和黄酒等一批重点产业扶贫项目纷纷落地建成投产,完成投资近30亿元;投入协作资金2亿多元,协助20多个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辐射带动贫困人口2万多人。建立北京十堰消费扶贫产业双创中心,帮助十堰84家企业、330多个特色优质农产品进入北京市场。组织开展农产品“六进”、网络直播带货等活动,助销十堰农特产品1.56亿元,带动脱贫3.2万人。
沈学强还介绍了十堰疫情防控、疫后重振、脱贫攻坚、营商环境改善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工作成效。他对北京各界尤其是北京市工商联深化对口协作倾力帮助十堰抗击疫情、支持十堰脱贫攻坚、助力十堰保水护水表示感谢。
“十堰是北京市的甜水井,也是‘保水质、强民生、促转型’的主战场,十堰现在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北京人民的大力支持,未来的发展更离不开北京各界的鼎力相助。”对此,沈学强提出四点建议:把支持十堰“保水质、强民生、促转型”纳入首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支持十堰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把北京市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嫁接到十堰,助力十堰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把北京市“双创”示范基地、高校院所实训基地优先建在十堰,助力十堰创新发展;把北京人民的休闲、康养目的地首选在十堰,助力十堰健康产业发展。
佘运高指出,北京和十堰因水结缘、因水结亲,自开展对口协作以来,京、堰两地开展了全方位协作,取得了务实可喜的成效,加深了两地人民的情谊。北京市工商联按照蔡奇书记“坚持首善标准,立标杆、做示范”的指示,在人才、产业、项目等方面与十堰广泛开展交流合作,两地联系日益紧密,感情日益深厚。
对做好下一步工作,佘运高表示,要立足国家战略,把握南水北调对口协作的价值内涵。充分认识南水北调工程体现的制度优势,反映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文化;要立足工商联优势,带领民营企业共同践行保水护水的共同责任。十堰在移民安置和水质保护等方面付出了很大牺牲,守护好首都“水缸”不仅是十堰的责任,也是北京的责任,同样是企业家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共同携手实现新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未来发展的新蓝图,为京、堰两地提供了发展新机遇,北京在数字经济、国际科创中心和“两区三平台”建设方面有优势,与十堰对口协作的空间广、机遇大。北京市工商联将一如既往支持十堰发展,继续加强与十堰在产业升级、资源共享、经贸交流、学习培训等方面的务实合作,助力推动两地对口协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今天收获很大,现场接了好几个大订单。”十堰武当竹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兆毅兴奋地告诉记者。作为全国首家小绿笋开创者,十堰市政府刚出台的《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意见》让郭兆毅对企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还向记者透露,由武当竹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发起成立的十堰市竹产业协会已获批复,目前正在做相关筹备工作,“我们企业也要积极践行‘两山’理论,为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做贡献。”
在此次活动中,进行了十堰重点产业和特色资源项目推介,6个合作项目现场签约,协议资金总额2.97亿元,京、堰两地4位企业家代表做了交流发言。此外,还为北京远大合炳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味道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丹江渔村酒店有限公司、北京悦弘嘉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颁发了北京对口协作十堰“光彩之星”证书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爱心企业家证书。
“在十堰疫后重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北京市工商联积极倡导举办特色资源项目推介会并取得丰硕成果,是对十堰最大的关心和支持。我们要整合各方面力量,主动承接北京地区产业转移,不断扩大开放力度,助推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在推介活动结束之际,张启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