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在如画的山水间书写现代工业传奇

作者: ■李斌本报记者李运涛
    
    碧水晴空、花红柳绿,南国的岁末,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街头,俨然是走进了一幅春天的山水画中。这里不仅拥有全国第一的水质,每年还造出全国近1/10的汽车。敢为人先的柳州人,在如画的山水间书写着现代工业的传奇——柳州以广西1/13的面积、1/12的人口,创造着广西1/4的工业总产值。如今的柳州,扎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发展理念,打造出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城市。
现代工业发展交出高质答卷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坚决贯彻党中央和自治区、市委市政府“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坚持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克服有效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形势,全力以赴稳增长,创新思路谋发展,千方百计促转型,培育发展新动能,在建设现代制造城、打造万亿工业强市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行。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很多人想不到,上汽、东风、一汽、重汽四大整车汽车都在柳州有整车工厂,汽车最高年产量超过250万辆,拥有完整的产业链,还有柳钢、柳工等大型企业。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在今年疫情影响下,从4月开始,柳州市汽车单月产销情况连续8个月超过去年同期水平,相关车型逆势上扬:东风柳汽商用车1-11月产销量分别完成8.1万辆和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2.3%和54.5%,创历史最好水平,销量增速和份额增幅居行业第一;上汽通用五菱新宝骏全年销量12.5万辆,同比增长达89%;新能源汽车表现亮眼,新能源车产销分别完成13.8万辆和13.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2.6%和150.6%;上汽通用五菱宏光MINIEV11月销量高达33094辆,位居全国第一,单日销量最高突破2000辆,再创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纪录。同时,柳钢集团本部钢材产量突破1500万吨,品种钢比例达61%,上榜“2020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位列冶金有色领域第7位。柳工集团全年主要指标向好,营收、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挖掘机销量增长超50%,高于行业17%,国内市场份额行业排名第4……
    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工业高质量项目扎实增长。柳州工业高质量发展今年计划投资212亿元,1-9月完成投资23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12.9%。2020年计划新开工项目16个,已开工21个。计划竣工项目31个,已投产20个;双百双新项目建设势头强劲。柳州市33个“双百双新”项目总投资73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7.5亿元,今年1月至11月,完成投资63.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3.8%,预计2020年全年完成投资68.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2%;超前完成自治区项目谋划目标。今年,柳州已谋划中国-东盟大健康和文化旅游装备制造产业园、科技智慧产业园等64个项目,完成自治区下达谋划目标的108.5%,其中奥兴轻量化铝合金压铸汽车零部件项目、盛源行柳州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建设等39个项目年内签约,完成签约目标的118.2%……敢为人先的柳州,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也会以百倍的努力换取最满意的答卷。
生态环境工程递出亮丽名片
    “北有山顶洞人,南有白莲洞人。”柳州是中国南方人类的发祥地,距今五万多年前,柳江人、白莲洞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足以证明柳州是得天独厚的人类生存之地。
    而今作为广西最大工业基地,很多人却称“柳州不像一座工业城市”。
    是的!这里绿树成荫、四季花香、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生态环境部公布的今年1-10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柳州水质排名全国第一。1-10月柳州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5%。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柳州,因工业发展曾是全国四大酸雨区之一,痛定思痛的柳州积极探寻经济升级、城市转型之道,经持续治理污染,恢复了昔日的碧水蓝天、青山绿地。在城市景观方面,柳州市全面打造“生态花园、五彩画廊”花园城市,使城市公共绿地面积更大、质量更高。
    柳州还长期注重为市民“留绿”:规划750亩地用于新建紫荆花公园、160亩地用于建设工业博物馆、市区黄金地段102亩地建街心公园、建设长达35公里的沿江自行车道……2017年,将柳州马鹿山公园北侧两块共205亩价值近20亿元的商业和商住用地改造成为公共绿化草坪,为市民着力打造休闲的好去处。
    而今,柳州市民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2平方米,市民走出家门不超过500米就有休闲绿地,街头四季都有不同的鲜花盛开。春天来到柳州,街道边、小游园里,处处花团锦簇,28万株洋紫荆绚烂开放,将这里装扮成花的海洋,变为一座“紫荆花城”。秋天来到这里,天蓝水碧,碧绿的水面上,摩托艇风驰电掣、内河帆船赛千帆竞发……
多彩文化旅游让人流连忘返
    “唐贞观八年,我的名字叫柳州。”
    柳州,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柳州建城始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为潭中县。得名“柳州”始于贞观八年,即公元634年。在文化旅游方兴未艾的今天,一座城市的魅力已不仅来自其水光山色,更重要的是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徐霞客曾在柳州游历14天留下了8000余字的游记、广西歌仙刘三姐相传在柳州传歌成名成仙……
    而今,柳州市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58家,建有全国最大的奇石主题公园——马鹿山奇石博览园,拥有占地749亩高科技主题乐园——卡乐星球欢乐世界,鱼峰歌圩、壮族三月三、芦笙斗马节、侗族多耶节等的少数民族文化灿烂多姿。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螺蛳粉产业园、螺蛳粉小镇、“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柳州工业博物馆等景点,串联起柳州工业旅游精品线路。
    柳州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共计59家,其中有35家4A景区,24家3A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家,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6家。柳州螺蛳粉享誉世界,袋装螺蛳粉今年产值破百亿,柳州螺蛳粉产业园、螺蛳粉小镇成功申报为4A景区。
安居乐业百姓幸福感爆棚
    柳州扎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发展理念,打造一流的教育、一流的医疗、一流的文体设施,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优质教育,构建“15分钟健身圈”让群众多跑运动场少跑医院,让生活在龙城的百姓幸福感爆棚。
    柳州在教育上不遗余力,让每个来柳州的孩子都有书读。柳州市把老城区所有职业院校全部搬迁到职教园区,而搬出去的12个校区近千亩土地没有用于商业开发,而是全部用作基础教育用地,缓解老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紧张的问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办学校接收比例超过90%。
    在柳州,每个县区建设一个体育公园,面积在150亩以上。柳州提出,推进社区15分钟健身圈,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平方米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达到40%以上。
    柳州人还共享一份“免费清单”:2007年起,市属公园全部向市民免费开放;2008年,在全国率先在贫困县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农村学生免费午餐制度;2014年起,停止收取城市路桥机动车辆通行费;2017年起,实行城市道路停车场(点)临时停车1小时内全部免费;城市公共自行车两小时内免费;公厕免费、博物馆免费……
    现代的工业,如画的风景,良好的商机,柳州,正向世人展现诱人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