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快速回升

仍面临成本上升、负担较重、融资困难等问题

作者: ■本报记者张粲

    日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公布11月份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11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7.1,较10月份上升0.1点,连续五个月回升或持平,已升至今年2月份以来的最高点。
    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回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经济复苏基础继续巩固,中小企业效益状况有所好转,进而带来企业信心的进一步恢复。
    指数回升
    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是反映中小企业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指数。通过对国民经济八大行业的3000家中小企业进行调查,利用中小企业对所属行业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判断和预期数据编制而成。
    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中分行业指数6升2降,分项指数4升4降,上升面较上月有所拓宽。其中,8个分行业指数仍处于景气临界值100以下,除社会服务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业指数分别下降0.3和0.1点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环比分别上升0.2、0.1、0.2、0.3、0.1和0.3点;成本指数、资金指数和劳动力指数虽略有下降,但仍与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一并保持在景气临界值100以上,综合经营指数、市场指数、投入指数和效益指数均在景气临界值100以下。
    “今年以来,除去疫情严重时期中小企业停工停产导致的指数很低以外,5月份以来总体上都保持在87上下,说明中小企业的恢复情况比预期的好。”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研究员冯立果表示,“但目前中小企业发展指数的总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单个月份的一两个百分点的波动不能完全说明问题。相较2019年疫情之前还是低很多,2019年基本都在92、93的区间徘徊。”
    缘何增长
    经济大环境的向好有力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成效持续显现,生产稳中有升,需求企稳回暖,国民经济运行延续稳定恢复态势。
    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2.1%、56.4%和55.7%,连续9个月高于临界点;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0124.2亿元,同比增长0.7%,累计利润同比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此外,我国前10个月投资同比增长了1.8%,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8%。
    “指数有一定的提升,其实跟政府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有较大关系。”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表示,“以往民营企业家形容经营遇到‘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这点在中小微企业表现得尤其突出。而疫情以来,金融机构对中小微的融资扶持,政府在企业的税负、社保等方面有所支持,对于部分符合条件的创业企业还有补贴,所以能得到一定发展。就市场和转型方面,中小企业反而恰恰有一个‘船小好调头’的特点,这也许是指数提升的部分因素。”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晟表示:“国家和各地政府持续发力支持中小企业,在税收减免和公积金制度、低息贷款上给予了实实在在的扶持,对指数提升有帮助。”
    任重道远
    目前,中小微企业发展仍面临成本上升、负担较重、融资困难、投资不足、劳动力供给不足等问题。
    全球疫情仍在持续蔓延,对欧美等国家造成二次冲击,进一步延缓世界经贸复苏进程。世界经济正面临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与此同时,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全球治理体系和多边机制受到冲击,国际和地区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国内经济仍处在恢复进程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依然突出,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活动的活跃度,如果国内疫情没有大规模扩散,如果政策持续改善,这个指数应该还会提高。”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研究员冯立果进一步表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统筹谋划“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为中小企业发展指明方向。中小企业要全面领会五中全会精神,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主动承担起自身的历史使命。同时,政府部门要将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落细,尽快明确明年各项政策取向,稳定中小企业预期,增强发展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