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套期保值技能 对冲异动飙涨风险
作者:
■李富永
11月以来,国内进口铁矿石再次上演了一拨儿飙涨行情,并且创下了近年来的新高。这使得国内钢铁企业心惊肉跳,或莫知所从,或跟风买涨。这实际上是投机资本为了逐利而实行的盘剥,所以有关部门如何深入帮助企业规避风险的课题更紧迫了。
在当今环球经济因疫情而低迷,国际贸易尤其是大宗商品交易萎靡的大环境下,国内铁矿石进口市场的这番行情显得有点另类。之所以出现这样逆时令的“小气候”,固然是缘于多年来国内进口企业一直没有取得市场主导权、大量钢厂仍按照体现卖方利益的普氏铁矿石价格指数进行船期交易的现状,让海外矿山与海外资本有机可乘、抬高价格指数,但在此基础上,国内投资机构押注国内铁矿石供应紧张而大举炒作价格,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据悉,这些投资机构嗅觉倒是很灵敏,它们不仅发现了钢厂因需求旺盛而持续加大生产力度而导致铁矿石需求与日俱增的行情,而且还紧紧抓住了澳洲铁矿石入港清关难度、增加令铁矿石库存持续下降的机会,于是大举买涨铁矿石期货套利。不少私募基金将逾30%产品资金用于买涨铁矿石期货,一度触及单一期货品种的投资占比上限。
比如12月4日当天,当它们发现新加坡交易所(SGX)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低于普氏铁矿石价格约4.30美元/吨时,就加大跨地套利交易头寸,一边买涨国内铁矿石期货合约,一面卖空新加坡铁矿石期货合约赚取其中的价差收益,从而使国内铁矿石期货现货价格持续飙涨。
事实上,据专家分析,尽管普氏铁矿石价格指数持续飙涨,但普氏铁矿石价格指数主要反映市场买卖双方的询价状况,未必反映真实的交易状况报价。11月底以来,普氏指数涨幅明显大于铁矿石期货与现货价格涨幅,就说明了这一点。
对于当前铁矿石价格上涨,国内钢铁企业一致认为已偏离供需基本面,大幅超出钢厂预期,资本炒作迹象明显。可见,目前国内的铁矿石市场定价机制是失灵了。因此,监管部门要采取措施尽快平息,事后还要深入分析原因并检讨应对措施。在这次炒作热潮中,大连交易所采取了限量交易的措施,但毕竟价格还是创了新高。所以现在还要研讨措施是否及时或能否及早干预等问题。除了短时期内的干预措施外,有关部门也要以此为契机,加大对企业的帮助指导,切实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据悉,一直让中国企业被动挨打的普氏指数,其实并非是攀登华山的唯一道路,据说中国企业其实还可以采用开展基差交易模式,有助于缓冲风险。不管对方喜欢不喜欢,但我方企业一定要学会使用并一开始就提出和坚持。现在的问题是许多企业对此不熟悉,不管行情对我方有利无利都普遍采用普氏指数,这就难免在有利时反倒吃亏。所以有关部门要加大推广力度,让广大企业尽快掌握。此外,还要加大对钢厂开展铁矿石期货套期保值的指导力度,从而引导钢厂以此对冲铁矿石价格异动飙涨风险,摆脱被动跟随买涨的局面。
当然,在中国尚未掌握足够强大的铁矿石定价话语权情况下,应对海外矿商和资本过度的涨价欲望,还需要国内钢铁企业适当控制生产节奏以降低铁矿石使用量,千万不要越涨越买。今后遇到铁矿石价格低位时要及时增加库存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