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促进“两个健康”

南京栖霞区工商联在“高质量”上下功夫

作者: ■彭中华本报记者庄道秋
    
    11月底,在由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主办,区委统战部、工商联、工信局联合承办的“政企会客厅”活动中,“栖霞区工商联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措施20条”出炉,涉及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人才扶持、银企对接、校企共建、政企互动、减税降费、市场主体保护、法律服务、劳动关系、商会党建等十个方面,基本涵盖政府部门对企业的服务内容,是“高质量”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举措。
    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丁铭,栖霞区政府区长王生出席并为“政企会客厅”活动揭牌。栖霞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郭昌标,栖霞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工商联主席秦亚平,栖霞区政府副区长袁文峰等参加发布仪式。
    栖霞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工商联党组书记王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委统战部和上级工商联的指导帮助下,区工商联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履职尽责促进‘两个健康’发展,为全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思想引领“高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据介绍,栖霞区工商联注重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培养,以活动为切入点,在提高民营经济人士素质上下功夫。今年以来,该区工商联分批组织街道商会负责人、商会支部书记和秘书长、青年企业家等100余人到红色教育基地、商会党建阵地参观学习。6月,组织基层商会会长20人参加区统战系统2020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学习;9月,组织26名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参加了为期2天的“安吉·杭州”主题培训班;10月,组织30名基层商会骨干参加“同心讲堂”中的党史专题讲座;11月,组织基层商会党员到梅园新村纪念馆参观学习。
    王俊说,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理想信念教育主题活动,引导教育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做到了“两个维护”,有力地促进了“两个健康”发展。民营经济人士纷纷表示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
    加强商会党建,不断强化政治引领是栖霞区工商联的一大亮点。按照南京市总商会党委党建工作3年行动计划,栖霞区工商联深化基层商会党建工作,推动全区商会党的工作全覆盖。今年以来,分别成立了区江海集装箱运输商会和新合村商会两家党支部。同时,按照党组织“六有”标准,精心打造区物业商会党建阵地。
    为加强工商联对商会党建工作的指导,栖霞区工商联组织召开多次商会党支部书记会议,布置、推进商会党建工作;探索行业商会党组织主管部门的多元化管理,理清商会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做到商会党组织工作有人做,关系有人管,年底有评价。
    王俊表示,栖霞区工商联引领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强化责任担当,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首先,强化价值观引领,引导民营经济人士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法治观、事业观、财富观,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其次,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倡导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坚持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大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积极参与光彩事业、精准扶贫和公益慈善事业,克服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做到富而有德、富而有爱、富而有责。
    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栖霞区民营企业家捐款捐物超过100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当地和武汉的疫情防控工作。在江苏省开展的“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中,栖霞区工商联广泛宣传、积极发动,有9家民企参与到村企联建活动中。今年9月,栖霞区工商联组织两批共13家企业(商会)分别赴湟中、商州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捐款捐物40余万元,为扶贫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
    组织建设“高质量”
    秦亚平表示,加强工商联工作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作保障,需要现代化的组织体系建设。商会是工商联工作的手臂,在工作中栖霞区工商联首先规范商会组织建设。按照不求数量、注重质量、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今年新成立基层商会1家,发展团体会员1家。根据工作要求,各商会积极吸纳辖区内民营企业加入商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今年全区新发展会员超过230家。
    其次是推进会长轮值制度。鼓励企业家在工商联党组的领导下办会办事,组织活动,发挥企业家副主席(副会长)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探索健全完善政府职能部门与民营企业家专题研讨、会商机制、搭建沟通协调的制度化平台。前不久,在高新区商会举办了商会会长沙龙,就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用工、融资、用地、减税降费政策、上下游供应链不畅等问题,企业家与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交流,进一步畅通了政企间沟通渠道。
    同时,重视商会品牌打造。按照上级工商联对“四好”商会建设的标准要求,栖霞区工商联积极提升基层商会建设水平和品质。目前,栖霞区有青年企业家商会、西岗街道商会、八卦洲街道商会、迈皋桥街道商会等8家省级“四好”商会;市级“四好”商会16家,其中栖霞高新区商会、区物业商会、燕子矶街道商会、尧化街道商会等8家为市级“四好示范”商会。
    王俊说,明年是区工商联和街道商会的换届之年,也是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调整之年。建立高素质的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立完善的民营经济人士数据库和人才库,稳妥推荐优秀民营企业家作为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既是商会工作需要,也是政治任务。工商联将从全区遴选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进入区工商联执委班子,对部分履职尽责不到位的执委进行调整。同时,印发《区工商联关于加强基层商会换届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基层商会,特别是街道商会,规范其商会会长人选的推选、商会班子的产生、换届大会的召开等工作。
    此外,加大年轻一代企业家培养力度,做好南京市委统战部“百名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计划”和市工商联“新生代企业家培养新动力计划”在栖霞区的贯彻落实。
    服务发展“高质量”
    “栖霞区工商联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发挥统战工作优势,整合高校、金融、部门、商会、六社等五类资源,搭建校企、银企、政企、会企、院企等五大平台,形成五项对接工作机制,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王俊这样表示。
    一是整合金融资源,促成银企对接,缓解民企融资难。栖霞区工商联联合区金融监管局、栖霞高新区承办两场“银企对接会”,先后成立区工商联金融服务联盟,和区金融协会开通“服务民企金融直通车”。去年,联盟为全区民企授信44亿元,为南京长炉集团、南京冠佳科技等16家民营企业融资总额9.8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联盟组织17家银行为全区民营企业投放贷款800多笔,金额160余亿元,有效缓解了全区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为南京天加环境科技、南京中山制药等企业在疫情期间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整合高校资源,促成校企对接,缓解民企用人难。栖霞区工商联联合驻区高校举办多场“校企对接会”。去年4月,组织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11所高校,与民企代表签订产学研和就业实习合作协议,成立“区工商联大学生创业导师团”,为应届毕业生开设创业讲座。今年5月,南工院栖霞区总商会实训基地正式揭牌,启动院“百名博士进民企”工程,邀请博士担任民企科技副总,助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此外,举办多场区民营企业专场招聘会,80余家民企现场招聘,南财、南邮、南师、南工等6所高校近800名学生应聘。
    三是整合部门资源,促进政企对接,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栖霞区工商联精心组织了多场政企对接活动。去年,栖霞区“政企会客厅”启用,王生带领区发改、工信、科技、商务等经济部门负责人和30余名企业代表在首期“会客厅”里畅所欲言,面对面交流座谈,答疑解惑。今年6月,工商联举办商会会长沙龙。郭昌标带领区税务、金融、公安部门负责人与来自18个商会的30名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就企业用工、资金流、房租减免、外贸受阻、中小企业减税等问题进行政策解读和现场回应。今年11月,举办第二期政企会客厅,王生再次走进会客厅和企业家代表共商民营发展之策。此外,栖霞区工商联还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税务服务进商会”“法律三进”“检察官进园区”等服务企业活动。
    四是整合商会资源,促进会企对接,补齐民营企业发展产业链。区工商联联合商务局、栖霞高新区组织多场“会企对接”活动。去年8月,组织百名商会会长走进栖霞。今年9月,邀请海内外重要客商参加2020中国·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现场活动。今年11月,牵头组织龙潭街道、栖霞街道商会的重点企业负责人和镇江句容和扬州仪征的企业家进行互访,为成立“栖句仪”宁镇扬中心区商会联盟奠定基础。
    五是整合统战资源,促进院企对接,增强民营企业内生力。去年11月,“霞商训练营”在南京大学开班。霞商训练营由栖霞区充分利用统战六社资源,与南京大学商学院合作,为栖霞民营企业家量身定制,首批学员60人。栖霞区委书记黎辉寄语全体学员要严于律己,展示霞商正面形象;要广泛交流,切实做到学各方智;要结合实际,努力做到学用相长。今年11月,举办栖霞区“名医进民企”院企共建活动,揭牌“江苏省人民医院栖霞区工商联健康服务基地”。人民医院付麒博士等6人被聘为“栖霞区工商联健康顾问”。栖霞区青企会和江苏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栖霞街道商会和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合作共建。此前,江苏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为全区20家民营企业近千名员工作了义务体检。
    对于明年工作,王俊说,栖霞区工商联将结合建党100周年这一重要爱党爱国教育契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坚持政治建会、团结立会、服务兴会、改革强会的总要求,紧扣“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强化精准服务,全力推进商会和商会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促进全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