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皋桥街道商会:实施“333”工程打造品牌商会
作者:
■江润余熊伟
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街道商会坚持助力提升地区经济发展、企业服务水平、社会责任落实,实施“333”工程,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获得江苏省工商联基层组织先进集体、南京市“四好”商会、栖霞区统战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构建“三项机制”工程。迈皋桥街道商会通过构建服务企业、评议考核、创先争优等三项机制,激活商会活力。在建立服务企业工作机制中,商会建立了会员之家,为会员提供“私人定制”服务,为其纾心愁、助其渡难关,与其共成长。同时,商会成立了“红色联盟议事会”,打造“红色联盟管家”,建立红色驿站,形成“微公益、微心愿”长效机制、奖惩机制。
此外,商会定期召开会员联席会议,开展讨论、评议工作。围绕主题开展联动活动,建立联络员制度,联络员手机24小时在线,对会员企业提出来的问题,要认真听取企业诉求,及时解决问题。
近年来,商会与陕西省商州区杨裕河镇结对帮扶,已累计捐赠扶贫资金100多万元,用于食用菌产业、养殖业和林业户的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同时以家庭生活困难的孩子为对象,开展“微心愿、微公益”项目的扶贫。
建立“三个清单”工程。迈皋桥街道商会通过建立需求、资源、项目等三个清单,擦亮服务品牌。商会倾听企业意见,了解企业需求,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打通了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今年5月,有会员寻找500平方米仓库,商会6分钟内就帮助解决了仓库问题。去年6月,商会联合兴卫村社区为商洛市吴庄村捐赠一辆价值20万元的依维柯冷藏车,解决了农产品的保存、运输等问题。商会通过微信群,发布企业需求和产品介绍,形成扩大内需“朋友圈”,构建互助创新“生态圈。
确立“三个联盟”工程。迈皋桥街道商会通过组织、发展、服务等三个联盟,激活商会活力。商会多措并举,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使区域党建联盟焕发别样的光彩。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商会会员和商业联盟企业物资准备不足,为缓解企业复工压力,2月18日至20日三天内,该街道与商会及时筹备物资,分2次为245家企业发放免费口罩6万多只,免费向4家企业送去额温枪12支。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有105家会员捐赠现金、水果、食品等防疫物资80多万元,彰显了社会责任与担当。
商会建立了迈皋桥商业联盟钉钉系统服务云平台,将区域内的企业名录导入钉钉系统,纳入街道商会,并上门进行系统操作培训,将企业生产经营影响降到最低。
此外,商会组织会员参加栖霞区税务局的减税降费政策宣传咨询,了解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增强企业经济活力;联合区金融局召集联盟成员,线上线下多次召开银企对接交流会,帮助企业解决贷款难、融资难及断贷续贷等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