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卫:跨界创出新天地

作者: ■通讯员陶辉铭东本报记者庄道秋
    人物名片:江卫,江苏省青年民营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南通市青年民营企业家商会会长、江苏双逸智慧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曾荣获南通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十佳创业带头人、"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当钢贸行业做得如鱼得水之时,他扭头改做起了物流行业,当物流行业站稳脚跟,他又从物流行业转而跳到创办工业园区。
    短短数年,他的两次行业转型,让很多人感到“蒙圈”,甚至有人觉得这是“草率”,但他认为这是“深思熟虑”,放弃其“短利”思维,用更长远的目光看待问题的结果。他就是江苏双逸智慧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卫。
    特殊经历炼敏锐思维
    上世纪70年代,江卫出生在南通海门一个小镇上,童年时期家境优渥,生活无忧。然而所有美好回忆却在10岁那年止步,父亲的突然离世,使得家道中落,小小年纪他便被迫学会坚强、学着担起责任。
    成年之后,江卫跟随叔叔经商,从收购旧钢材做起,经过再加工,进行销售,渐渐地他熟悉了这个行当。当年他属于这个行当里最年轻的,才23岁。年轻人有活力,思路新,天资聪颖加上勤奋好学,他很快在业内崭露头角。
    时至1997年,海门、启东两地市场几近饱和,江卫感觉到当地市场太小了,必须向外拓展。他先后到上海、南京等地进行学习考察,经过几番思量,采取了县区包围市区的战略,成功开拓了南通市场,并于2000年在港闸区注册成立了公司。
    江卫热衷开拓创新。2008年,他开始涉足房地产市场;2013年楼市遭遇“寒冬”,他又果断抽身。
    借风口转型“起飞”发展
    “2013年企业各个方面问题开始显现,传统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课题。”江卫说,“正是从那时起,钢贸企业走上了转型升级之路。”
    “做钢贸赚的是信息不对称的钱。”在诸多分享交流会上,江卫介绍转型经验时这样说。这句半开玩笑的话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中实则透露了诸多信息。随着市场管理日趋规范,继续依靠“信息不对称”赚钱变得越来越难,站在转型的风口,他快刀斩乱麻,将原有的业务分为贸易和物流两大块。
    经过5年多时间的规划和调整,他打造出南通市首家第三方物流平台,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覆盖钢厂、车船、仓库、运输、终端5个环节。
    2015年,在物流行业做得风生水起之时,江卫又将目光投向了工业园区建设。综合分析多种因素之后,江卫将转型的方向定位于园区开发建设和园区运营管理。经过充分调研和严格核算,中小企业入驻园区进行集中管理不仅是未来趋势所指,而且能有效降低经营成本、管理成本等43项成本费用。
    经过多年转型调整,双逸创业园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建成和运营的园区项目共有8个,其中6个是自建,分别位于南通开发区、通州区、如东县,根据区域特点和政府产业导向,各个园区定位不尽相同。与此同时,园区还形成了包括驻园平台、健康平台、政务平台、商圈平台、云平台5大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管家式”的精准服务,使入驻企业发展省力、省心、省钱,受到欢迎。
    新模式收获成功喜悦
    江卫创建的盘活存量资产、节约集约用地、快速招商引资、智慧运营管理园区的新模式,园区建设实现不要政府新增用地指标,不要政府投入资金,帮助政府招商引资、解决就业、增加税收,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注和好评。前往参观、考察的团队络绎不绝。其公司先后被授予“江苏省重点培育小企业创业基地”“江苏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江苏省省级众创空间”“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转型发展一定要找准风口,方向对了,哪怕慢一点也会成功,如果方向错了,速度越快,只会离目标越远。”如今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兵”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立足南通市内发展,适时向南通市外拓展。汇聚优质服务资源,致力于打造中小企业生态体系,成为新型智慧园区的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