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工商联:帮扶力争做到“稳”“准”“狠”
作者:
■蒋承志本报记者刘洁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工商联围绕“百企帮百村联万户”精准扶贫行动,指导县(市)区工商联全面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巩固扩大扶贫成果,分别在帮扶效果、精度和力度三方面力争做到“稳”“准”“狠”,即扶贫成果稳定不返贫,资源调配和施策精准,联合各方狠发力,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兴产业促就业维“稳”不返贫
佳木斯市工商联抓好产业和金融扶贫工作再跨越、再提升,注重发挥产业扶贫主渠道作用,加强引导企业。
桦南县工商联会员企业黑龙江华腾生物科技在带动全市黑木耳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黑木耳产业成为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该企业分布在汤原及桦南县的两个公司共帮扶1359户贫困户,用于支持扶贫事业的投入资金达到320多万元,年人均增加收入5000元以上。
会员企业黑龙江德昱成实业有限公司将扶贫整合资金量化至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作为肉鸡和种鸡养殖流动资金。2019年,企业实现贫困户养殖收益346.47万元,带动贫困户2866人,人均增收1208元。通过政府搭建的平台,实现了企业发展与贫困群众共赢,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大数据保障发力“准”
为了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再推进、再落实,佳木斯市工商联利用检查调研等时机,加强对县(市)区工商联扶贫的面对面培训和指导,各县(市)区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参与扶贫企业数较多的县(市)区有郊区(31家)、桦南县(32家),投入扶贫资金较多的县(市)区有桦南县(3.18亿元)、汤原县(7337万元),涌现出一批积极参与扶贫工作的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表现突出的有汤原县的黑龙江方圆国旅、桦南县的德昱成、鸿源农业、圣杰农业、黑龙江华腾生物科技和远东现代企业家俱乐部等公司和商会组织。
佳木斯市工商联与佳木斯市委组织部、机关工委、市民政局、佳木斯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推进《佳木斯市“中国社会扶贫网”上线推广工作方案》有效落实,指导县(市)区工商联、市工商联执委小组发动广大会员企业,有300余名企业家参与行动奉献爱心。工商联还加强与扶贫办的沟通联络,实现扶贫数据共享和扶贫行动精准化。
佳木斯市工商联还开展了精准资助县区行活动。帮扶贫困军人是佳木斯市工商联长期形成的光荣传统和良好作风,今年他们发动各县(市)区工商联,主动联系当地扶贫办和退役军人事务局等相关部门,摸清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复员退伍军人情况和数量,录入名册台账人数达458人。同时,各单位建立健全长效帮扶机制,把做好走访慰问与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相结合,帮扶纳入台账的建档立卡贫困复员退伍军人,并将公益扶贫成果及时录入“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台账。“八一”建军节期间,佳木斯市工商联与直属各执委组织民营企业家共同走进桦川县10户贫困退伍军人军属家庭,开展帮扶慰问活动。据统计,“八一”期间,全市各级工商联走访慰问63户建档立卡贫困军人家庭,送去慰问金、慰问品共计8.75余万元。
发挥优势合力“狠”
上半年,佳木斯市工商联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及时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和党组工作会议,研究落实黑龙江省工商联和佳木斯市委关于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在主席会长联席会议、常委会议上对扶贫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指导县(市)区工商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贡献智慧和力量,引导民营企业家积极投身到“百企帮百村联万户”精准扶贫行动中来,切实履行好各级工商联政策引领好、宣传教育好、实际工作完成好的工作目标。
据佳木斯市工商联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市共有182家民营企业参与扶贫,投入总金额4.09亿元。共有474个贫困村受到帮扶,帮扶人数25654人;企业实施帮扶项目605项,产业项目投入金额3.85亿元;就业帮扶金额2023万元,帮扶人数897人;公益帮扶金额260万元,帮扶人数4230人;技能帮扶金额129.2万元,帮扶人数1331人。
佳木斯市工商联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地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帮扶贫困户数量和投入的扶贫金额也随之增加,加快了脱贫进程,取得了可喜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