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将证券监管政治化损人不利己
作者:
■李富永
最近,美国众议院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一项旨在迫使中国企业接受美国监管机构审查制度的法案,否则就要从美国退市。该法案5月在参议院获得一致通过,这意味着,如果众议院也通过的话,该法案就将具备让特朗普签署成法的条件。
多年来一直水火不容的共和、民主两党,在这件事情上却罕见地一致。不仅法案的发起是由两党议员联合而为,为了能尽快实行,众议院计划将实行简化程序,即只需经出席并投票议员的三分之二同意就能通过,甚至还“允许不做任何修改”。
可以看出,为了限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美国两党的政客们可谓不余遗力,但这样做对美国就真的就好吗?
首先,要看这样的做法是否符合美国经济的需要,是否符合美国投资者的利益。
但综观这个《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出笼过程,可以看出推进其运转的动力,根本不是来自美国投资者的实际诉求,而是完全由政客们出于反华目的玩弄的政治游戏,是专门针对中国企业的法案。
起草人肯尼迪说得很明白,是为了“不给中国公司剥削辛苦的美国人民的机会”。这样的说辞有点耸人听闻,能代表美国投资者的意愿吗?笔者认为恰恰相反,美国投资者正在用不断增长的股价为那些优秀的、有增长潜力的中国企业打分。比如,中国造车新势力在美国股市的身价,就如同特斯拉一样不断暴涨,小鹏汽车月涨幅达231.68%,股价由10月30日的19.38美元/股涨至64.28美元/股,市值一个月暴涨约323.16亿美元;蔚来汽车和理想汽车的股价也接连创新高,前者月涨幅达76.59%,后者一月内涨400亿美元,投资者根本没有内外之分。这样高的投资热情,难道是美国的投资者会主动上门让中国汽车厂商“剥削”?
当然,中国在美上市公司也有良莠之分,其他国家也一样,不能因此就把洗澡水连同孩子一起倒掉,更不能违背大多数投资者的意志。即便有瑞幸咖啡这样的个别弄虚作假的上市公司,但也不能以偏概全,将所有的中国企业都从美国股市赶走。瑞幸咖啡造假不等于中国所有企业都造假,不等于中国没有好企业,不等于美国的投资者不想投资其他优秀的中国企业。
正如,美国特郎普政府自诩为了保护美国企业对中国所发起的加征关税,已经遭到3000多家美国的企业起诉。中国企业在美上市的监管问题,不过是美国向中国发难的借口。其实,这个问题并非不能解决。多年来,中方一直高度重视中美资本市场审计监管合作,2017年协助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对一家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了试点检查,2019年以来又多次向PCAOB提出对会计师事务所开展联合检查的具体方案建议,并呼吁双方通过平等友好协商,按照跨境审计监管合作的国际惯例,加快推动对相关会计师事务所的联合检查。中方的种种努力,本应得到美国监管机构的积极回应,但美放却背道而驰,难怪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曾表示,这不是基于证券监管的专业考虑,而是证券监管政治化。
美国政客们非要将证券监管政治化,不仅将美国投资者与中国优质企业隔离起来,失去资本投资优质企业的机会,对当前深陷困境的美国经济亦非好事。可以看到,世界上并非所有发达经济体都象美国这样伤人伤己,比如欧盟,最近中国在这里发行的负利率债券就遭到追捧。美国为了遏制中国而炮制的这个《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一旦付诸实行,最终伤害的不中美,也会给其他外国企业赴美上市设置障碍,更将削弱全球投资者对美国资本市场的信心及其国际地位。美国投资者也会面临风险和难题,无法轻松持有中国公司股票,持股人要么将自己的股票卖回给那家公司,要么就要把手中股票转换为在境外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为此,《华尔街日报》指出,这可能遇到诸多困难,投资者可能不得不为此付出更多成本或蒙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