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不妨也倒倒“时差”
作者:
■李英锋
据媒体报道,每天傍晚5点到7点,是江苏省常熟市莫城街道“外贸村”营业时间。两小时内,聚集在常熟市莫城街道的两千多家服装档口,运出成千上万件“大牌”服装。Nike、Adidas、Prada(普拉达)等“大牌”被塞进黑色包装袋,交给等在门外的微商、网店老板和实体店主。随后,这些三标齐全,价格不到正品价十分之一的假货,被发往全国各地。为躲避工商部门严查,店主们只拉开半扇卷帘门,线上下单、晚上运货,一场假货狂欢悄悄进行着。
白天是“死城”,晚上则是假货的“狂欢城”。常熟市莫城街道外贸村的大量售假服装档口为躲避监管部门的检查,跟监管部门玩起了老鼠躲猫的游戏,刻意倒了倒经营活动的时差,白天关门蛰伏,晚上大肆活动。显然,这一伎俩起到了效果,你看,即便近年来当地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对外贸村开展了越来越严厉的打假行动,办了不少案件,捣毁了不少窝点,抓获了不少嫌疑人,缴获了不少侵权假冒物品,但外贸村还活的好好的,外贸村的大量有售假嫌疑的服装档口还活的好好的,外贸村的售假活动依然猖獗。
外贸村售假已成了公开的秘密,且涉及的品牌多、数量大,也已经辐射到了微商、网店、实体店等产业链条。这种大规模的售假行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妨碍了公平竞争,也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样的市场毒瘤仅仅因为倒了倒时差,改了改作息方式,就能够在监管部门严厉的打假氛围中生存下来,很不正常,说明打假机制的作息和时差没有对上售假活动的作息和时差,监管的规律没有对上售假活动的规律,这本质上是一种监管的错位和漏洞。
制假售假活动向来都具有隐蔽性,打假给其造成的压力越大,制假售假活动就会越隐蔽,制假售假者往往会和监管者玩“躲猫猫”,专门选择监管者松懈的时间段或容易忽视、难以踏足的区域进行活动。针对这种“躲猫猫”,监管部门不能以常规战应对,不能总是靠八小时之内应对,而必须以变对变,以“游击战”对“游击战”。实际上,常熟市这个外贸村的售假活动隐蔽性并不强,利用夜晚掩护售假的手段也并不高明,记者一番暗访之后,轻轻松松地就把服装档口售假的套路摸了一个门清,当地监管部门应该不难发现售假问题,不难掌握售假规律。
当制假售假者倒了“时差”,打假行动也该倒倒“时差”。制假售假者哪个时间段“上班”,监管者就应该在哪个时间段上班。监管部门必须针对外贸村“晚上营业”的规律,在晚上加强对经营者的巡查监管,加强对售假行为的打击,实现打假机制的全天候覆盖,才能弥补监管的时间缝隙,才能真正形成打假的高压态势,全面压缩制假售假者的生存空间。同时,监管部门还应以售假的服装档口为线索,顺藤摸瓜,追溯假冒服装的生产源头以及贴牌等辅料的供应源头,追查假冒服装的销售渠道,形成打假行动的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