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合作释放三重信号

作者: ■栾雨石

    中国商务部近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至10月,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02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但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额却比2019年同期大增23.1%。截至目前,中方已与138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1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各方面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带一路”合作逆势前行,释放出三重信号。一是彰显“一带一路”倡议的前瞻性。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表示,过去的经济全球化为资本导向型,是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在全球配置资源的一种逐利行为,这就造成了“富者更富而弱者更弱”。与之不同的是,“一带一路”建设很大程度上补齐了之前经济全球化在基础设施以及互联互通等方面的短板,继而深挖经济全球化的潜力。
    这其中,中欧班列就是一个典型例子。2020年前6个月,中欧班列运输进出口货物同比增长30.9%,在海运和空运严重受阻的情况下,加紧了中国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对接,成为疫情期间稳定全球供应链的“钢铁驼队”。
    二是证明中国率先走出疫情阴影,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疫情期间,匈塞铁路、中孟帕德玛大桥、中老铁路曼迈一号隧道等重大项目实现抗疫复工两不误。王义桅认为,“一带一路”合作正成为维护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改革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坚力量,各国也在疫情下更加清晰看到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重要地位及不可替代性,因此更加坚定进行“一带一路”合作。从吸引投资的大国到对外投资的大国,从出口大国到进口大国,从“市场换技术”到实现自主创新……一系列发展变化有力助推中国对“一带一路”投资的增长。
    三是展现中国发展惠及世界的胸怀。据多家国际机构预测,中国将是2020年二十国集团(G20)中唯一能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再加上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经济互补性强,特别是对旅游或外来投资依赖较大的国家,自然更看重来自中国投资的机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合作。
    通过共建“一带一路”,马尔代夫架起第一座跨海大桥、黑山共和国铺就第一条高速公路、老挝从“陆锁国”迈向“陆联国”……7年弹指间,通过一项项务实合作,一个个愿景正加速变成现实,切实惠及相关各国民众,一次次向世界证明“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不是口号和传说,而是成功的实践和精彩的现实”。
    就在一个月前,中巴经济走廊首个大型轨道交通项目——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项目运营通车,开启了巴基斯坦的“地铁时代”,实现了巴基斯坦几代人的夙愿,更将作为国家名片和城市引擎,推动提升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11月19日,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表示,斯方将与中方共同努力,推动以科伦坡港口城、汉班托塔港综合开发为标志的两国“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取得更多实质成果。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国际上认可度最高、参与度最强的国际公共产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电子商务、数字货币、银发经济、在线医疗……放眼未来,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方面合作前景更加广阔,将为风雨飘摇之中的世界经济带来更多正能量和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