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解开“我们为何没宜家”之问
作者:
■舒圣祥
据报道,新一代数字技术驱动的经济、社会和产业变革,有望成为激活经济双循环的全新动能。埃森哲商业研究院最新情景分析模型显示,相较于基准预测,释放“技术红利”所产生的新动能,预计将推动2030年的中国GDP新增7.5个百分点,共计额外解锁1.9万亿美元的增加值。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正努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数据显示,2019年,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7.8%,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随着我国收入水平、经济体量和服务业占比进一步提高,未来我国国民经济会更加依赖国内循环,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渐进的转变过程,这也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数字经济是重要的支撑力量,要以数字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和产业变革,充分释放“技术红利”。某种意义上,数据、算力、算法,正在重新定义这个时代的关键生产力,数据流动、数字税、柔性生态,正在重塑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数字技术、数字贸易、数据主权,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新焦点。
因为高新技术领域核心技术频频受到外国打压,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早已成为社会共识。只不过我们也得看到,传统产业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少。举例而言,我们有那么多家具企业,却为何没有自己的宜家呢?提起国产家具,人们可能会知道一些集散地,但记得住的品牌真的不多。更多的国产家具,至今仍旧走在同质化和低价竞争的老路上。不能说大家没有品牌意识,而是传统产业要打造知名品牌,实在殊为不易。
“我们为何没宜家”之问,事实上在很多行业普遍存在。畅通国内大循环,首先必须要有高质量的供给,这是传统产业必须面对的供给侧改革任务。仍以家具为例,瑞典小镇阿姆霍特人口只有2万,却是宜家商业帝国的心脏;我们自古就被称为木匠之乡的江西南康,拥有1万家制造企业、400家物流企业、50万从业人员的超大规模产业集群,占全国家具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却因为鲜有知名品牌,与阿姆霍特无法相提并论。
以新一代数字技术驱动经济、社会和产业变革,赛道有很多条。在高科技领域啃下“硬骨头”,解决一系列“卡脖子”问题,只是一个方面;通过技术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帮助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发展,真正让传统产业和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同样重要。比如某知名网络平台近日推出的新品牌计划,以持续扩大的用户规模以及庞大的下沉市场基本盘,帮助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立志在家具领域“协助打造10个线上版宜家”,就很值得期待。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是释放“技术红利”的重要力量。对传统企业来说,“转动”双循环、追上“前浪”,要有更为开阔的视野,积极拥抱变革力量,学会从数字经济中寻找转型机遇;而对新电商平台来说,更多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平台优势,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发力,通过新品牌计划帮助创设更多自主品牌,让传统产业借势实现弯道超车,助力中国经济双循环,一定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