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潮中,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南京涌现了一批文化产业的领军人物。2009年,南京市文化产业商会应运而生。
2019年8月,商会立足十年发展新起点,完成了商会组织的转型升级,正式更名为南京市文化企业商会。一个文化产业逐梦的群体,始终在路上。从5个发起单位壮大到300多家会员,经营范围逐步覆盖到文化创意园区、文创设计制作、媒体广告、会展服务、影视制作、印刷包装、动漫网络游戏等多种业态,大批优秀的会员成为南京文创行业的佼佼者。
南京市文化企业商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广大文化产业经营者和工作者,督促会员遵纪守法、诚信经营,创新“1+X”服务模式,打造多元化服务平台,形成会企协同,助推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先后获得江苏省工商联先进基层商会、南京市五星级商会、南京市工商联“四好示范”商会、江苏省工商联“四好”商会等荣誉称号。
凝心聚“壹”党的建设先行
一个充满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商会,一定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商会。
南京市文化企业商会党支部成立以来,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针对商会情况,建立“三联三创”工作模式,努力加强商会组织建设,坚持创新引领、服务会员、推动行业发展。
南京市文化企业商会会长、银都奥美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丽说,作为行业商会一定要突出“文化”特色,实现党建会建协同发展。首先,加强思想教育,激发党支部活力。坚持政治引领,扎实开展政策理论学习、理想信念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活动,筑牢共同的思想基础。其次,通过“党建+文化”引领会员健康发展。把党的建设与行业发展相结合,以党建带会建,以会建促党建。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带动会员勇担社会责任。积极组织开展对口扶贫、捐资助学、扶危济困等活动,擦亮商会品牌。
张丽说,南京市文化企业商会有一支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商会负责人中有多名具有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商会现有常务副会长单位5家,副会长单位11家,秘书长单位1家,副秘书长单位5家,整体结构呈现“老中青”三结合,专业化程度高。领导班子分工到位,责任到人,在工作中做到年初有计划,季度有小结,年底有总结。
为规范会员企业诚信经营,商会制定了《推进会员诚信自律建设的规定》,进行了《诚信公约》宣誓和签约,引导和督促会员坚定诚信自律,遵守国家法律,恪守职业道德,牢记社会责任。
内外联动打造“品牌+”效应
对内,商会积极带动会员树立品牌意识,使培育自主品牌、爱护已有品牌和争创知名品牌成为自觉行动;对外,商会发挥行业优势,汇聚会员品牌叠加力量,助力南京文化产业的传承和发展。
打造企业品牌。在商会的引导和帮扶下,会员都有自己独特的、叫得响的“IP”。例如常务副会长单位金鼎云举办的书画展独树一帜,与文旅产品相映生辉;会员玲珑天公司的“阿槑”已成为南京有影响的文创形象,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常务副会长单位鼎艺国际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创建的“城市游礼”“乡村游礼”文旅创新共享平台,对城市和乡村两级文化旅游市场进行布局规划,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实现文旅商品品牌、产品、终端运营的一体化发展,成为享誉全国的知名文旅品牌。声屏文化的环保、住建、海事、应急管理、核辐射、消防、交通、卫生等政府各部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和独创的打造贴近实战的应急演练模式,已成为享誉江苏全省的专业品牌。
打造公益品牌。商会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社会公益活动,还积极组织慈善活动,如副会长单位大美天第捐赠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大美楼”,七色花传媒多年坚持慰问残障儿童,钟山昆歌送文艺进养老院;商会还发挥人才优势为边远省份和南京周边乡镇提供文化产业咨询服务,合作开展“文化扶贫”。多家会员及个人获得光彩事业先进单位、慈善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
打造互助品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商会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第一时间发起募捐,会员企业积极响应,3天时间便捐款20余万元。商会还向南京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捐赠医用护理装200套、4000片消毒片、5000只医用口罩,价值5.44万元。一些中小微会员企业受到疫情的冲击,面临着严峻的生存与发展压力。商会向全体会员企业发出“自救互助”倡议,会员企业抱团取暖,共克时艰,及时复工复产。会长单位拿出1000万元物资支持会员企业间产品销售,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全链布局搭建“平台+”服务
商会从文化产业全链条布局,积极搭建各类服务平台,为会员提供政策咨询、知识产权、金融工具、科技创新、市场营销等服务,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一是学习交流平台。商会积极发挥行业商会的平台作用,组织会员企业之间、会员与其他行业、其他地区跨界交流。商会牵头组织会员参加了长三角首届文博会、江苏省文创会、浙江省文创展等展会活动和文化产业论坛、峰会,为会员拓宽领域和视野。在商会的号召下,会员企业逐渐走出国门,在美国、德国、法国等多个国家开展了文化交流活动。商会应会员发展之需,多次进入会员企业考察调研活动,并应邀为多家创意园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咨询,参与承办了奥美创意论坛等专业交流研讨活动。商会积极为会员构建信息平台,创办了《文商》杂志,已持续多年出刊;建立商会会员微信群和文创交流群,在促进会员间学习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是资源整合平台。2016年,商会推出了“五中心一团”工程,通过整合会员专业资源,设立商会的专业技术中心,搭建子平台,向会员提供支持。通过整合会员单位演艺资源,创新组建了“文商艺术团”,走进社区、服务社会。
三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2019年9月,商会继建立“创业、创新、创优基地”后,重点推出“青年梦想计划·三创空间”,制定扶持青年创业五年计划。为此,商会与多家高校的艺术院校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组建了由艺术院校的专家、富有经验的商会领导和企业家组成的青年梦想计划导师团,设立了第一期1000平方米的“三创空间”工作室,并将提供城市文创、非遗文创、城市老字号等八大类数十个品牌为青年创业提供扶持和服务,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会企互动激发“创新+”空间
“商会会员立足于文化产业,通过激发创新力和创造力,才能不断提高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附加值。”张丽说。
为了优化创新发展空间,商会组织关于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活动,并向南京市政府递交专题报告。如今,已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通有无、合作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方面,树立“三创”标杆。2014年,商会便在会员单位中建立了“创业、创新、创优基地”,每年针对业绩较好,勇于创新,技术领先,辐射作用大,示范效果好的会员单位给予鼓励、支持。目前已有14家会员获得“三创基地”授牌,推动了会员的创新发展,得到江苏省、南京市有关部门的肯定。
另一方面,加强创新评选活动。2015年,商会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自筹资金创立了“南京市文化产业商会创新互助基金”和“南京市文化产业商会蟠龙奖”,用于资助和奖励在创业创新创优方面取得较好成绩和社会效益的项目。至今已有两届80余个项目获得资助和奖励,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增强了商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与此同时,会员单位的创新潜力得到激发,多家会员单位及个人获得如中国广告“40年引领中国广告转型升级的创新者”“南京市民营经济发展有功个人”“科技创新人物”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