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日,无锡迎来首个"无锡企业家日"。第一次,锡商有了自己的专属节日。踏上新征程的无锡,依然要靠企业家创新创造活力喷涌。
向内看,刚刚按下启动键的"头号工程"--太湖湾科创带,把科技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突出了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创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向外看,在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情怀、创新、开拓和担当尤为重要,乃至支撑和决定着一个国家、一座城市长远的竞争力以及未来的发展。
在"十四五"的新坐标上,善于创新创造的锡商被寄予更多期待,将肩负更大的重任。
2020年11月1日,无锡迎来首个“无锡企业家日”。第一次,锡商有了自己的专属节日。
10月30日,无锡市召开“弘扬企业家精神、聚力高质量发展”企业家座谈会;10月31日,举办无锡市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分享会。
这样的庆祝方式很“无锡”——没有大张旗鼓,徒留热闹在表面;而是务实对待,力求触及企业家的真心。
正如无锡市委书记黄钦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言,设立企业家日,既顺应了广大企业家的呼声,也体现了党委、政府对企业家的尊重;既为企业家扩大交流创造了良好机会,也为政企真诚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
重商、爱商、亲商、护商历来是无锡的传统,在今年的特殊背景下,以一座城市的名义致敬企业家,凸显对企业家的高度重视,更显意味深长。
锡商兴则无锡兴
“百年工商城”背后是百年锡商竞风流。无锡与锡商是联系最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设立“无锡企业家日”,一方面是为了向锡商群体致敬,营造全社会尊重企业家、理解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良好氛围,让企业家“此心安处是我家”;更深一层,也是意在用满满的“仪式感”激发锡商干事创业的闯劲、干劲和拼劲,让企业家精神的充分释放,期许再创一个企业家“群星闪耀”的崭新时代。
为什么要如此重视企业家?因为一部无锡发展史,就是一部锡商奋斗史。可以说,锡商是激荡这座城市发展最大的活力源泉。
纵观锡商的发展,发轫崛起于20世纪初叶,初露锋芒于抗战前夕,跌宕起伏于战争时期,聚合升腾于公私合营,异军突起于乡镇企业,续写辉煌于民营经济。
特别是在以民营企业家为主体的当代锡商引领下,创造了民营经济“五六七八九”的奇迹——占到六成的无锡全市经济总量、七成的投资总额,贡献了八成以上的就业、九成以上的企业数量。可以说,无锡民营经济的“量”与“质”重塑了这座城市的基本面。
锡商与无锡市同行,和中国百年来艰辛卓绝的奋斗同行。他们在立大志、创大业、干大事中,形成了以敢创人先,坚韧刚毅,崇德厚生,实业报国为主要特质的锡商精神。
这也是为什么无锡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地级市,在没有特殊的“点对点”政策或“红包”加持下,却能头顶“中国民族工商业发祥地、乡镇企业发源地和民营经济集聚地”的光环,赢得今天“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
踏上新征程的无锡,依然要靠企业家创新创造活力喷涌。
向内看,刚刚按下启动键的”头号工程”——太湖湾科创带,把科技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突出了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创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
向外看,在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情怀、创新、开拓和担当尤为重要,乃至支撑和决定着一个国家、一座城市长远的竞争力以及未来的发展。
在“十四五”的新坐标上,善于创新创造的锡商被寄予更多期待,将肩负更大的重任。
企业家是城市发展的“主角”
是城市最佳代言人
可以说,一个城市有多少重量级企业、企业家,就有多少影响力。城市的崛起,离不开当地企业家的崛起。
毫无疑问,“锡商”是一张叫得响的名片,但也不能忽视眼前的困顿。时至今日,一提及锡商,外界首先忆起的还是当年的“面粉大王”“丝业大王”“煤铁大王”,稍近一些,有红豆的周海江、海澜的周建平等优秀民营家企业代表。
最近几年,随着新旧动能转换,药明康德、卓胜微、远景能源等一批新兴产业的佼佼者锋芒毕露。但从国际影响力、行业领导力和地方贡献度来看,能够与“黄金时代”的锡商相提并论的无锡企业家凤毛麟角;而随着民营企业“创一代”纷纷退居幕后,与“接班潮”一同而来的“断代”问题也愈发明显。
属于锡商的那片闪耀星空,需要更多群星来点亮。有人说,和其他城市相比,无锡老板具有头脑精明、行事稳健、崇尚务实和善于模仿的优势,但缺乏开阔的视野和冒险精神,不善于运筹经营和创新领跑,单体竞争能力强而团队精神差。
也有人说,无锡并不是一个海纳百川的移民城市,无锡企业后期的扩张和对外拓展的渴望没有那么强烈,无锡民族工商企业发展的后期大凡有事业者都会将产业延伸迁移到上海等地,寻求更大的市场与发展空间,无锡的永续发展缺乏后劲。
这些“长不大的烦恼”不只困扰着企业,也影响着城市的未来。无数城市崛起的经验告诉人们,城市间的较量和角逐,比拼的就是企业和企业家。
锡商的创新、进取、担当和情怀,决定着无锡长远的竞争力以及未来的发展。在向着新愿景行进的路上,无锡显然迫切需要更多具有创造引领性的企业家标杆。
“企业家”与“商人”最大的区别
就是不会只考虑赚钱
“我们所向往的自由市场经济,正是那些企业家借由追求他或者他的公司的个人利益,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就已经指出,这就是市场经济的美好,也是真正企业家的美好。
这种美好,在锡商身上最是明显。能够在中国众多商帮之中占有一席之地,锡商靠得绝不仅是赚钱的本领。
从纵轴时间线上看锡商,尤其是民国以来的锡商,他们给中国和无锡带来的最大价值,更体现在实业报国和造福乡邦这两个层面。
锡商崇“大德”、重“大行”。“大行”代表了锡商坐言立行、敢于创新的风格,“大德”标志着锡商无论是诚信经营还是造福桑梓,始终坚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方。这样的品质成就了锡商的金色事业,也为无锡这座城市增添了“财气”(财富)和“才气”(气质),也由此塑造出一个个有血有肉、形象丰满的企业家。
“与众人同游乐开园囿空山;为天下布芳馨栽梅花万数”,这是梅园诵豳堂中的一副楹联。这仅是历史长河中记录锡商踊跃参与城市发展的一小朵浪花。
今天,在无锡依然随处可见当年工商业巨子们造福桑梓的留痕。1905年由工商业者集资兴建的公花园(城中公园)被誉为华夏第一园;运河边上的茂新面粉厂旧址、横跨蠡湖之上的宝界双虹桥、城西春梅绽放的梅园,以及大公图书馆、公益中学、江南大学等,都是当年实业家们奉献社会的实证。
作为百年工商名城,无锡给外界的感觉却并没有那么“精明”,反而更显开明和仁厚。
这种城市品格的塑造正是因为锡商既有善于审时度势、把握商机的一面,又有大富不忘大仁、注重回报社会的一面。
今天的锡商,再创一个黄金时代,同样需要“仁义当先”,与城市之间始终相互支撑、共生共荣。
英雄惜英雄
英雄更要有用武之地
能否再现一个企业家人才辈出的灿烂星空,涌现出一批为世人所瞩目的企业“巨人”群,需要城市与企业同向而行,并肩作战、续写佳话。
打造最适宜企业家的发展生态,无锡正在全面推进流程再造,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努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城市。
我们看到,企业家的诉求被认真地对待,提出的问题真的在推动解决。今年4月,无锡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城市推进会,出台《无锡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0》,打响“无难事、悉心办”的服务品牌,190项任务清单上半年已完成128项、完成率67.3%。
我们看到,无锡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的制定过程有了更多企业家的身影,企业家的意见建议被极大地尊重。就在“无锡企业家日座谈会”召开的当天上午,身为集成电路产业“链长”的黄钦召集了16位企业家和16个部门负责人举行了一场有关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座谈会,向企业家、行业协会代表征询推进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看到,无锡正在推行“一把手”带头“悉心办”,让企业“无难事”,“招商护商”专员、“链长制”等一系列举措改变了过去“由下而上”逐级协调向上推进的工作流程,最大化提高决策服务效率。
被倾听、被尊重,还有实实在在的惠企、利企创新举措。产业强市实施多年来,无锡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前一年半完成“十三五”200亿元产业扶持资金目标,每年为企业减负超过200亿元;今年初针对疫情及时出台一系列纾困政策,仅上半年就为企业降低成本约52亿元,目前累计释放税费政策红利达233多亿元。
一座营商环境佳的城市,必定是一座企业安心谋发展的城市;一座企业家辈出的城市,一座尊崇企业家和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城市,必然是一座发展活力和创新动力蓬勃旺盛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