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产业已进入到聚场经济

“走出去”是企业和商协会发展的新机遇

作者: ■本报记者刘可
    
    近日,由西安天朗集团举办的IP创意节暨二十年品牌战略发布会在西安市长安唐村举行。会议以“发现城乡IP之旅”为主题,吸引了党政军学、各大商会、企业、媒体代表等600余人参加,共同探讨城乡发展过程中如何打造聚合IP产业。
    “文创本身就是文化创意,如果当地政府的基础配套、招商引资、思路创新方面没有很好的衔接,经常会手握一把好牌,但一张都打不出去。IP产业已经进入到了下半场的聚场经济,千万不要把文化IP‘关’起来发展,走出去,就是企业和商会发展的新机遇。”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张宇如是说。
    当下:从独立到聚合
    “从做产品,到开始做IP,到跨界的融合,再到各种的赋能,其实就是我们现在中国文创产业发展的整体路径。”会上,机遇空间董事长兼CEO、IP MALL创始人胡世辉如是说。
    在他看来,IP早已经从产品发展到产业,当下更应该是属于产业的聚合。结合自己打造的IPMALL,胡世辉认为,企业塑造IP,发展新经济,不再是单打独斗就可以成功,必须是IP同步延展才可能获得成功。
    “新经济的下半场,是IP产业‘聚场经济’的下半场。”胡世辉如是说。
    命题: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
    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沈玉龙看来,中国乡村振兴离不开文旅融合发展,而文旅融合发展,离不开新物种和科技赋能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长安唐村的IP打造,正是遵循了当下的经济发展新势能。
    “古文化也是IP,而长安唐村复刻了唐都长安的百姓生活,完整保留和修复了唐文化中乡绅文化的诸多形象。”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王双怀如是说。
    中国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中国文化的本质是乡土文化。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的不断落地实践,文旅融合成为其中结合最紧密的发展模式。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方针,长安唐村·中国农业公园依此实施连片区产业发展,首先进行了组织创新,提出由地方政府、村民组织、市场主体构成的“三元共建”创新性组织,以政府为主导,在改革推动下,引入市场主体,联合乡村组织,聚集社会资源,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产园融合。
    “作为中国的城乡产业运营商,我们整个企业都非常深入地参与到了振兴乡村和复兴盛唐终南文化的目标中来。”天朗集团董事长孙茵如是说。
    打造终南山IP聚场
    发布会上,一场穿越古今、极致华美的IP唐潮show将所有人拉进别样新潮的历史情境,以走秀展演的形式展示了多个IP品牌与创意产品,让嘉宾耳目一新。
    事实上,长安唐村中国农业公园深耕创新,在探索乡村振兴的“长安范本”中,已经走过了数个年头。
    天朗集团副总裁周岗以“天朗新IP,城乡新机遇”为主题,介绍了5个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小镇,无论是长安唐村、太白唐镇,抑或大学城的梦想小镇、鄠邑区的祖庵·重阳古镇,还是位于泾阳的“那年安吴风景区”,都是围绕终南山落子布局,从而通过这些产业镇项目的布局,同步推动老城区城市和乡村发展更新。
    “未来我们围绕城乡区域综合治理与产业发展,聚焦城乡IP赋能与线上线下产业镇的打造,将全面构建城乡产业生态圈,拓展IP产业链条,发展IP经济、塑造IP品牌,形成产业孵化场、资本磁场、IP秀场、人才聚场、新生活体验场五维场域。最终带动区域整体价值的全面发展。”周岗如是说。
    “这是我们第四次创业,也是天朗的新十年开启。”活动现场,孙茵动情地说,“这一次,我们将以产业互联网模式为基础,发掘城乡特质,构建线下产业镇和线上产业平台,打造完整的城乡产业生态圈。我们将坚持紧跟时代浪潮,以创意创新精神,尊重文化、尊重历史、尊重山水自然,挖掘更多富有价值的城乡IP,用IP的力量,深度参与城乡发展建设之中。”
    事实上,这样的“矩阵突围”是需要整座城市的“文创化”土壤加持,如何打造有效的IP产业链条是其中的核心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已贯穿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并呈现出多向交互融合态势。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