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路覆盖打造互联网汽摩生活第一平台
双十一京东汽车寻找未来增长点
作者:
■本报记者姜虹
早在中国汽车市场飞速发展之初,许多互联网平台就已经看到了其蕴藏的巨大市场潜力,纷纷试水。然而,时至今日,能够在汽车市场脱颖而出的平台,却依然寥寥无几。
究其原因,恐怕脱不开汽车消费的特殊性。与大多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一次性购买商品不同,汽车的消费与使用是一个长期过程,维修保养几乎伴随其整个生命周期,而大多数互联网平台受限于自身能力,只聚焦于销售环节,无法为消费者提供持续性服务,因而难以久长。另一部分聚焦于维修、保养等汽车后市场的平台,又不具备前端销售能力和供应链优势,消费者无法形成平台品牌认知。
“京东已经形成从汽车、摩托车、到装饰精品、养护用品,再到线上下单线下门店维修保养服务等买车用车全生命周期的全链路覆盖,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互联网汽摩生活第一平台!”日前,京东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庆岩,在接受中华工商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京东汽车业务的发展就像一辆极速前进的汽车,整车、摩托车、养护用品、汽车精品等线上销售业务是车头,京车会门店是车身、B2B供应链是车尾。
庆岩介绍,随着业务的发展,2015年,京东开始发力摩托车市场。现在每年都有超200万用户到京东搜索/购买最新、最好玩、最潮流的摩托车和周边装备。2018年,京东开始进入整车业务,目前奥迪、大众、东风日产、北京现代、北汽、长城、奇瑞、海马、威马、几何等汽车品牌与京东都有合作,为京东平台提供最新的车型。在刚刚过去的京东11·11开门红1日当天,京东整车和摩托车业务成交额同比增长都达到了4倍,而汽车充电设备和减震器同比增长都达到了5倍,镀膜和车载生活电器的同比增长也达到了3倍,隐形车衣同比增长更是达到8倍。
“京东已经积累服务超1亿的车主,目前年活跃用户超过4千万人。”庆岩说,“然而,在不断思考京东汽车的三条增长曲线:现在的增长,下一步的增长,未来的增长分别在哪里?”面向消费者的ToC业务,是京东汽车现在的增长曲线。然而,庆岩认为,汽车、摩托车、装饰精品、养护用品等优势品类在线上持续增长,依然还有很大的潜力。
在庆岩看来,“汽车后市场是个重诊断、重服务的行业,因此对于汽车行业来说,线上模式和线下模式会长期共存。”庆岩表示,京东汽车正在全国打造升级的京车会门店体系,让其成为京东线上场景的延伸。
“京东是一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然而汽车行业的供应链是非常复杂的。”庆岩介绍,市场上目前大约有30万家的配件厂、60万家修理厂,还有大量的制造商,在线上和线下对车型、零部件、服务都没有统一的全行业的通用的标准语言和数据。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不知道什么配件好、在哪儿买更放心、什么配件最适合自己。通过供应链优势,规避行业无效的库存对经济和资源的浪费,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把行业的配件和消费者的需求,用最经济高效的方式无缝匹配,是京东的责任和义务。
社会化资源和需求的高效匹配,从产业端到消费者的整体优化需要的是高效的数字化协同能力。“京东汽车目前的业务整合和数据积累的优势就可以得到充分发展和发挥。”庆岩表示,“中国市场上有上万个车型,每个车型又有上万个零部件,每个零部件品类又有数千种不同的品牌供应商组合。而京东要做的,就是通过数字化供应链,将需求(无论是2C还是2B的需求)和供给的高效匹配起来。我们会逐步建立一个底层的数据库,包括车型、配件、服务项目等内容。这个底层的数据库不仅适用于京东自营线上业务,同时也将适用于线下的门店和B2B供应链。同时我们也将开放这部分数据能力给到所有和京东合作的商家。用统一的数据基础,结合系统化的方案。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修理厂、再到京东平台的数据、库存高效链接起来。从而高效匹配车主和门店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