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最高境界在于造福社会”
新华联集团三十年厚植实业心系教育彰显报国情怀
作者:
■本报记者傅春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在新华联集团30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满腔热情支持教育事业,体现了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同向同行的大格局,彰显了商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大情怀,展现出‘厚植实业、造福社会’的大作为。”在日前举办的新华联集团创业三十周年暨公益助学行动十周年庆祝活动上,中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陶立坚满含深情地表达了自己的感谢之意。
据中华工商时报记者了解,新华联集团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010年捐资2000万元设立“中南大学新华联助学奖励金”,奖励范围涵盖24个学院、76个本科专业。10年来,已经有1500余名优秀贫困学子,在新华联助学奖励金的资助、激励、鼓舞下成长成才。
“古人云:仁以知恩图报为德。借着新华联集团给予的希望之光、爱心关怀,这些学子将感恩之情内化为思学笃行的能量,外化为开拓进取的动力,以脚踏实地的努力,奋发向上的成长,源源不断地反哺社会、服务国家。”陶立坚介绍说,这些孩子当中,有的继续深造,投身专业领域献力国家发展;有的扎根基层,在志愿支教、脱贫攻坚战线上书写华章;有的入职新华联集团,在不同岗位上回馈集团建设发展。“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一批接受新华联资助的在校学生,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按照当地政府统一部署,通过主动参与村委执勤巡逻、开展线上防疫科普等方式,志愿服务疫情防控一线,以实际行动彰显了爱心传承和责任担当,绘就了一幅令人倍感温暖的青春画卷。”
“企业的最高境界在于造福社会。”新华联集团总裁傅军告诉记者,新华联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贸易公司成长为年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多元化现代企业,她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是新华联人一路拼搏、一路奋进,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的胜利硕果。“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始终怀着感恩之心,以造福社会、报效国家为己任,不遗余力地回馈社会。”
据本报记者了解,30年来新华联集团累计上缴国家税收600亿元以上,依托光伏产业帮助数以千计的农户彻底甩掉了“贫困帽”,通过产业扩张解决了7万余人的就业,并为中国的体育、医药、科技、文化教育、精准扶贫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抗洪、抗冰、抗震、抗疫救灾等累计捐款超过12亿元,被国务院、中国企业联合会、全国工商联、民政部等评为“全国就业先进企业”“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中国十大慈善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新华联集团心系教育,从2010年开始建立长效帮扶机制,不懈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近10年来,新华联为中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等高校与贫困中小学捐款近1.8亿元。“我们强调参与教育扶贫,让深度贫困地区的心怀梦想的优秀大学生完成学业,在公益助学十年期间,我们每年帮助150-300名大学生,也许从此改变了近3000个孩子的命运。”
除了捐资助学,新华联集团30年以来还向社会各界防灾抗灾、扶贫兴业以及慈善事业等累计捐款达到12亿多元,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们克服自身受到的严重影响,努力履行防疫抗疫责任,在相关成员企业累计向武汉市捐款2300万元的同时,集团又向湖南省、四川省、莫斯科市等地捐赠口罩48万只,防护服8800套、各类护目镜等460套。还有五家酒店成为政府征用的隔离酒店,为抗击疫情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展现了民营企业的高效勇敢和胸怀全局的责任与担当。
“明年国家将进入‘十四五’规划发展时期,新华联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大型民营企业,必将怀着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主动为国担当,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战略,在创新发展、产业升级、造福社会上下更大功夫。”关于新华联未来的发展,傅军明确指出新华联一定要把爱国之情融入报国之行,努力克服困难,奋力拼搏经营好、发展好企业,做一个新时代的好企业,为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