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场的两种不同范式
作者:
■张维迎
经济学是关于市场运行的理论。市场运行有两种范式,一种是新古典经济学的静态均衡说,另一种是奥地利学派和熊彼特的动态非均衡说。虽然新古典范式在解释市场运行时漏洞百出、顾此失彼,但时至今日,统治经济学的仍然是新古典范式。奥地利学派和熊彼特的动态非均衡范式仍然处于经济学的边缘地带,不受主流经济学家的待见。
一个好的市场理论应该是一个有关真实市场的理论,它能告诉我们真实的市场是如何运行的。新古典经济学之所以存在那么多的悖论,是因为它所描述的市场是经济学家想象中的市场、假设的市场,不是真实的市场,因而它不能告诉我们真实的市场是如何运行的。
与新古典经济学相比,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拥有一个好的市场理论。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和熊彼特经济学研究的是真实的市场,而不是想象中的市场。在真实的市场中,人是无知的,人们拥有的信息和知识是不完全的,而想象力和判断力在决策中是至关重要的。市场是一个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资源、偏好和技术都不是给定的,而是依赖于企业家精神的利用。
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是没有企业家的市场,因为它的假设已经排除了企业家存在的可能性。如果资源、技术和偏好都是给定的,每个人都无所不知,市场总是处于均衡状态,怎么还能有企业家的用武之地?但在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和熊彼特经济学的市场中,企业家居于中心地位。市场中大部分参与人是无知和循规蹈矩的,如果没有企业家,那么资源不可能得到有效利用,新技术、新产品不可能出现,经济也不可能增长。企业家不仅是市场趋向均衡的力量,还是打破旧均衡、创造新均衡的力量。正是通过企业家的套利行为,不均衡才被发现,资源才得到有效配置;正是通过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新产品、新技术才不断出现,经济才有可能持续增长。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决策者是罗宾斯式的经济人,他们在给定的目标手段下,选择最优化行动。他们是价格的消极接受者,简单地针对一个假定的数据背景(偏好、技术和资源)采取最优化行动。对他们而言,决策就是计算,数据隐含了结论。
在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和熊彼特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决策者不是罗宾斯式的经济人,而是富有想象力和判断力的企业家。企业家要在至今未被注意的机会中发现机会。对他们来说,目标和手段不是已知的,而是需要被识别的;偏好、技术和资源不是给定的,而是有待发现和创造的。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如果给定数据,所有理性人都会做出相同的选择。但在真实世界中,即使基于同样的数据、同样的硬知识,不同的企业家也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为什么?因为企业家决策不仅取决于数据、硬知识,更依赖于难以用数据表述的默性知识,也就是个人对市场前景、技术可行性和资源可获得性的想象、感知和判断。“在罗宾斯式市场参与者看来是错误信息的情形,对纯粹企业家寻利行为而言将是有利可图的机会”“当每个人都认为错误的时候,企业家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因此,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在于他具有与他人不同的对未来形势的预期”。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的基本功能。企业家创新是基于独特的判断,而不是理性计算。罗巴克和博尔顿资助瓦特研发蒸汽机,斯蒂芬森父子发明火车,塞勒斯·菲尔德铺设第一条跨大西洋海底电缆,爱迪生发明电力照明系统,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金·吉列发明安全剃须刀,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乔布斯和沃茨尼亚克创立苹果电脑公司,比尔·盖茨创建微软,布林和佩奇打造谷歌搜索引擎,马云建立淘宝交易平台,马化腾开发微信……如此不胜枚举的创新都是基于企业家独特的判断,而不是每个理性人都可以做的计算。
正因为如此,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永远代替不了企业家。如果经济决策果真如新古典经济学假设的那样,是一个约束条件下最优化的计算问题,那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终将取代企业家!
新古典经济学家之所以无法理解企业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新古典经济学家假定生产者的唯一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确实,追求利润是企业家的重要目标,但正如熊彼特所指出的,企业家追求的不仅是利润,还有超越利润的目标,包括建立自己的商业王国的梦想、征服的欲望和战斗的冲动、对创造过程的享受。正如熊彼特所说的,“取得这些成就的可能性发挥着一种更大的激励作用,比能够按照理性计算证明的成功概率与利润量之积来标志的那个激励要大。对于那些没有实现这种前景的企业家来说,这种前景也似乎是具有吸引力的‘报酬’”。
正因为如此,现实市场中的企业家经常从事一些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商业活动,如开凿运河、修建铁路,甚至从事公益事业、创办医院和学校、热衷于大自然保护、救助贫困人口等。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法”,他们根本不可能有从事这些活动的积极性。
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的主题是“市场交换如何推动经济(国民财富)增长”。斯密提出两个核心定理:“看不见的手”和“分工定理”(制针工厂)。“看不见的手”说的是,市场竞争把个人追求私利的行为导向合作共赢的结果;“分工定理”说的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依赖于分工和专业化,而分工和专业化受市场规模的制约。在亚当·斯密看来,这两个定理不仅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它们共同构成人类通过市场进行大范围合作的基础。但新古典经济学家论证说,“看不见的手”和“分工定理”是矛盾的,因为“看不见的手”是关于报酬递减的,而分工是关于报酬递增的,二者不能同时为真。这意味着,市场和增长不可兼得,要市场就不能要发展,要发展就不能靠市场。由此,“分工定理”长期被淹没在经济学家的视野之外。
根据奥地利学派和熊彼特的经济学理论,亚当·斯密没有错,错的是新古典经济学范式。亚当·斯密的市场理论是动态发展理论,不是静态均衡理论。从新古典经济学的静态均衡范式转向奥地利学派和熊彼特的动态非均衡范式,实际上就是回归亚当·斯密的基本命题——市场是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的。
当然,这一范式转轨的道路会非常漫长。进化总归是变异的结果,经济学也不例外。
冯兴元、朱海就和黄春兴三位教授合作撰写的这本书,属于真实世界经济学通识,着重介绍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这三位作者是海峡两岸研究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杰出学者。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研究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是因为他们相信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虽然国内已经出版了不少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译著,但就我所知,国内还没有一本如此容易阅读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通识读物。推广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就是推广正确的市场经济理论。我相信,这本通识著作一定会对提升中国人的市场理念做出重要贡献!
作者:冯兴元朱海就黄春兴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