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双轮驱动 转型大健康产业
医药电商或迎爆发期
作者:
■本报记者孙永剑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网监中心主任张涛日前谈到中国药品网络交易情况时表示:医药电商B2C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4亿元到2019年的1002亿元,预计2020年增速不低于60%。而新兴的O2O模式,即Online To Offline,更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双轮驱动,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
在这次名为“2019-2020年度中国家庭常备药”系列品牌活动颁奖典礼的活动上,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医药电商呈现出稳步高速增长,其发展已势不可挡。
转型大健康,向线上模式拓展
近年来,随着电商平台不断拓展,实体药店正越来越多地向线上平台延伸。“双11”在即,预期医药电商将迎来新一轮暴发。回顾2019年“双11”,淘宝、京东这两家电商平台就一鼓气拿下了4600亿元的销售,另有一家中型医药经销企业,第一次上网销售即与京东联手拿下了3800万元的销售,相当于公司线下10天的销售额。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一系列医改政策推出,药品价格透明度不断增加,其上涨空间被抑制,所以实体店必然紧随趋势,改变自己的营销模式。
“医药电商正成为一种趋势,零售药店必须进行经营体制的突破。零售药店在明确自身价值定位后,要向着为居民健康、舒适、快捷生活提供服务的健康型药店转型,并积极发展电商事业,寻找合适的销售模式。”健康产业数据产品服务平台中康CMH专家表示。
“发展O2O电子商务模式是医药电商的大势所趋。”上述专家认为,零售药店如要摆脱成本提升、竞争激烈的困境,必须引入与O2O电商运营模式联动的创新模式。
一方面,实现对零售药店的自身价值进行重新定位,立足丰富、实用的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消费者提供值得信任的健康解决方案。提供真实的品牌和产品体验,让消费者更加放心地购买;及时、方便地满足消费需求。准确的角色定位能够正确指导零售药店转型。另一方面,向大健康药店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单纯销售药品的低利润率已无法满足其自身发展需要。而大健康品类包括药品、医疗器械、中药材、美容护理产品、健康食品、运动器材、疗养、部分食品及身心护理等相关服务。
双轮驱动,医药O2O崭露头角
近期,已有为数不少具有“医药电商”标签的企业在进行医药O2O的积极探索。随着医药电商行业的不断成熟,针对B2C模式存在的痛点,新兴的O2O模式开始崭露头角。
对医药电商行业而言,O2O解决了原有B2C模式的三个痛点:一是时效性痛点,传统B2C场景下,很多时效性强的药品无法销售,如感冒、肠胃药,O2O电商模式可以满足此需求。二是监管的痛点,传统B2C模式面向全国,监管难度大,而O2O是区域监管,与门店监管一体化,便于监管。三是工业企业合作的痛点,在B2C模式下,一个店销售全国,很容易造成线上线下的冲突,引起区域间的冲突,但在O2O模式下,不存在这种冲突,销售都发生在店面中,不影响既有的供货格局。
由于O2O的商家都是具有线下实体店的,比如叮当快药,组建之初同样采取“轻资产”的运营模式,以合作或加盟模式建立地面网络,但在围绕“28分钟送达”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过程中,战略重心逐渐由线上转至线下,且业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泉源堂大药房属传统意义上的医药电商,早期更是以“合理亏损”的方式出位。但在后期运维过程发现,很多本地订单同样需要从门店发货,倒不如改“发货”为“送货”,于是逐渐形成了B2C+O2O的双轮驱动模式。
在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分会专家看来,尽管目前国内医药O2O领域成规模的从业者数量有所减少,但仍维持在两位数以上,且大都具有医药电商背景或医药电商经历,其从B2C向O2O/B2C+O2O转型过程中同样表现出了共性:
一是注重供应链的打造,强调“自营”,尤以叮当快药和快方送药为代表。叮当快药成立的基座正是由数百家医药工业企业组建的FSC联盟,强大的供应链优势以及扁平的供应结构,保证其迅速实现盈利;而快方送药原为第三方服务商,后逐渐积累供应链优势,并开启“自营模式”。
二是增加地面网络,建立本地化优势。医药O2O具有明显的地域属性,通常以3公里为半径进行实体网络布局,在这一要求下,各当事企业纷纷以内生或外延方式增加实体药店数量,其中,快方送药弃“仓储店”改用“无人药柜”,缩短了实现“万家”的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