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智能示范车间民企造
作者:
■蒋承志本报记者刘洁
近日,黑龙江省工信厅公布2020年度省级数字化(智能)示范车间,此次黑龙江省新认定2020年度省级数字化(智能)示范车间40家中,哈尔滨市有18家。至此,哈尔滨市已认定了47家企业48个省级数字化(智能)示范车间,而这其中,民营企业车间数量达到36家,占总量的75%。
哈尔滨市工信局有关人士认为,正是“产能低下,加上招工难、用工贵带来的成本激增;用户个性化需求千差万别,”流水线“难以满足;技术封锁制约企业发展”等多种原因,致使对“需求”更敏感的民营企业,被倒逼加速转变生产方式,建设数字化车间成为他们选择突破现有生产方式的重要手段。
短短几年,建设数字化车间的企业就尝到了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甜头”,在同行业利润不断下降,特别是今年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依然保持相对强劲的竞争力。作为省级示范车间,它们的典型经验及做法值得借鉴。
每年进入下半年,民用入户电表需求急剧增加。但作为东北唯一具备该型电表生产能力及生产环境的厂家——哈尔滨汇鑫仪器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前几年都要提前到抚顺街人才市场、薛家屯“抓工”。招工难、用工贵让电表生产降不下成本,提不上效率。2010年没实施数字化车间改造时,汇鑫仪表的电表年产能为10万支。
如今,企业仅用3个人坐在办公室操作电脑,即可完成大型插件焊接工序。而数字化改造前,这个工序需要数十人。汇鑫仪表相关负责人王翔说,企业的数字化车间共有60多名工人,创造了每年约1.5亿元的产值。目前,汇鑫仪表的电表产能每年达到100万支,是以前的10倍。
多年前,森鹰窗业的个性化木窗订单都在位于王岗的老厂房内完成,那时生产线是流程型的,做起定制订单有点“牛刀割鸡”,一份订单调一次加工数据,费工效率低。2013年起,森鹰窗业在双城区启动了新制造车间建设,专门负责个性化定制木窗的生产。
2017年起,森鹰窗业的定制木窗数字化制造车间逐步投用,并逐渐释放产能。有了这条数字化生产线,订单交付周期从2016年的平均49天缩短至2019年的30天。这个车间带动定制化木窗产品销售收入逐年上升,目前已占森鹰窗业总收入的四成多。
虽然离散型生产线前期投入大,但其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效能已经成为森鹰窗业利润来源的又一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