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另类搅局 两大阵营分化 风口无序扎堆
“代餐”鏖战大健康市场
作者:
■本报记者孙永剑
已传承数千年的美食文化,近来闯入个搅局的“另类”,它既非川湘鲁粤等“八大菜系”,也罕见于寻常人家的餐桌,却时常现身于白领丽人的繁忙时光,而且将烘托出个千亿市场。它有个“另类”的名称——“代餐”。
“风口”上扎堆
大健康成众矢之的
公开信息显示,这种官称为“功能性营养瘦身食品”的粉状餐食,以冲食为主,是一种由谷类、豆类、薯类食材等为主,其它属类植物的根、茎、果实等可食用部分为辅,制成的一种单一或综合性冲调粉剂产品,能有效补充几十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促进营养的吸收和循环,让有体重管理需求的人士健康高效地实现减脂目标。
业内人士认为,相对于节食来说,代餐减脂要轻松健康得多且没有副作用,适应了现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受到白领、公务员、病患、老人、运动员、健身爱好者、学生等不同群体的广泛欢迎,为大健康事业的发展增添助力。据欧睿国际数据统计,2017年,全球代餐市场达到661.6亿美元,其中,中国达到571.7亿元,预计2022年中国代餐市场会达到1200亿元。
代餐粉市场潜力究竟如何?
“作为全球增速最快的代餐市场,国内代餐市场目前规模约为600亿至700亿元。代餐食品尤其受到年轻女性消费者的喜爱,主要的消费人群也从90后变成了95后,他们其中大部分消费者年投入金额在3000元以上。从销售体量及消费者人数上看,均有着稳步增长,呈现大于50%的增长率。”乳业专家宋亮对本报记者表示。
至于火起来的原因,他表示,主要在于传统食品市场已进入了饱和期,于是人们普遍开发新兴领域来拓展市场份额。代餐市场应运而生,成就了一个新的“风口”。
在主流电商平台搜索不难发现,代餐食品有的主打高蛋白,声称1瓶提供的蛋白质相当于7个鸡蛋白的含量;有的主打植物提取,在代餐粉中加入红石榴提取物、DHA藻油等营养成分;还有的针对长期看电脑、早起工作、出差倒时差等不同人群提供不同配料的产品。
为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代餐市场也日渐分化为两大阵营:一类主打“大单品”,如王饱饱、Smeal、ffit8等以麦片、奶昔、蛋白棒为切入点的公司,适合偶尔代替一顿的人群,消费群体比较广泛;另一类则主推“方案型套餐”,如超级零、咚吃这类主打3天、21天低卡轻食盒子的公司,倾向于“功能代餐”,适合特定场景下想要快速瘦身的小众人群。
与此同时,传统食品企业也纷纷入局,推出魔芋蛋糕、植物蛋白条、即食鸡胸肉、坚果能量棒……花样翻新。去年9月,旺旺推出低糖低卡的全新产品系列“Fix Body”,包括素食多谷物粉、燕麦粥等代餐食品。江中品牌也推出代餐饮料越光米稀,宣称零糖零脂养胃。今年4月,雀巢也首次试水,推出健康轻食产品诺萃怡刻。
与普通食品相比,代餐食品价格不菲。市场主要瞄准中高端客户群。因此,就目前而言,还很小众,不具有普遍性。以网红品牌WonderLab代餐奶昔为例,6瓶装的价格促销后在129元左右,折合单瓶超过20元。固本堂代餐奶昔价格稍低,但6瓶装价格也达到了98元。某品牌720克的魔芋蛋糕,价格达到150元。
代餐的出发点虽各有不同,但瞄准的方向却非常相似:从减肥低脂切入,向大健康食品延展。
而在宋亮看来,代餐市场目前整体门槛较低,因为代餐产品的种类较多,且由于官方标准的缺失,市场大多为概念主导型,因而门槛相对较低,进入的企业较多,品牌林立。这种情形会造成短期内同质化竞争加剧,从而导致相对的混乱和无序。
网红加特
传统巨头海外玩家盘活场子
时尚高效的营销模式,或是克服无序竞争的有效途径。在宋亮看来,目前基本是靠网红带动。像薇娅直播间卖空的王饱饱水果燕麦片、罗永浩减肥亲测的ffit8蛋白棒、朋友圈疯狂投放广告的WonderLab奶昔……他们在市场和资本的双重诱惑下跑出,为代餐加持。
与此同时,传统食品巨头已经开始瓜分代餐市场。在宋亮看来,传统食品巨头的加入,无疑是“盘活了场子”。像康师傅推出的“阳光优纤”,旺旺发布的健康零食品牌Fix Body,良品铺子的代餐品牌“良品飞扬”……
近期,良品铺子推出的“良品飞扬”蛋白代餐奶昔,不仅产品形态和WonderLab奶昔相似,甚至连产品也来自同一家代工厂——杭州衡美。
而在核心技术上,传统行业巨头似乎更有优势。像良品飞扬奶昔,拥有“三重控糖黑科技”(一重低升糖、二重干扰糖、三重抑制糖),坊间传言已申请国家专利,是良品铺子独有的技术。
而海外超级玩家进场,一方面是看好代餐市场潜力的证明;另一方面,代餐用户仍然小众,需要大玩家来教育市场。
数据显示,代餐产品在欧美市场的渗透率高达90%,而国内代餐市场渗透率仅为40%。渗透低、增速高,意味着中国代餐市场还是一片广阔的处女地,国外代餐品牌自然不会放过。不仅雀巢、百事等传统食品巨头纷纷推出代餐产品,Smeal、Huel等国外新兴代餐品牌,也通过与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合作进入中国市场。
有报道显示,Smeal正是中国人曹鹏在新西兰创立的代餐品牌:最早从新西兰的商超起家,2018年5月进入中国市场。据曹鹏透露,Smeal在国内上线仅一年,单品销售已超2000万瓶,复购率在20%左右。
在营销上,该公司策划了“中国种草计划”,6个月在小红书上干成了爆款,种草人数超50万;在供应链上,Smeal不找代工,将药厂改建为自有产线,可研发复杂的产品配方,更具技术性。
资本青睐
市场期待专业辅导
消费需求膨胀,市场空间广阔,代餐行业因此迎来一波又一波的资金加持。公开资料显示,仅在今年7月,就有多起融资案例。Smeal获得中路开牛股权融资;ffit8首轮获投数千万元;WonderLab获IDG和凯辉基金股权融资。
宋亮表示,已初具规模的代餐市场,要需获得更多资本的青睐,最重要的是具有竞争优势,不光要有好的营销模式,更需获得产品专业的指导。
在ffit8创始人张光明看来:“竞争对手可能是附近的餐厅,或者一碗泡面,你的竞争对手来自于四面八方,可能压根就不是集中在代餐企业之间的竞争。”
从市场发展脉络来看,国外的代餐最初是运动健身人群的营养补剂,后来逐步转变为适用于更大范围人群的健康管理产品,现在则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食品。目前,国内代餐市场仍处在第二阶段初期,想要真正完成市场教育迈向第三阶段,还有待观察。
从销售渠道看,国外代餐产品销售渠道更广泛,对消费者来说已经是一种生活日常。而国内许多代餐产品仅在网上销售,在日常消费场景中出现频率极低,并没有触达大多数消费者。加之代餐产品售价更高,与其花20元买瓶代餐奶昔,大家更愿意点一份外卖,市场培育还任重道远。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粉碎后制成膨化早餐粉,淀粉糊化率高,可以改善口感,冲调和食用方便,是食品生产领域很有希望发展的产品。但由于目前我国谷物冲调食品存在冲调性不够好、结块严重等缺陷,备受广大消费者的质疑,这已成为谷物早餐粉品质提升的一大瓶颈。利用成本低、来源丰富的五谷杂粮制备冲调特性较优的谷物早餐粉,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代餐粉挤压膨化技术的普及推广,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速食谷物代餐粉采用螺杆挤压机加工的工艺应运而生,飞速发展。在宋亮看来,营养代餐产品的形式应向更多品类延伸:从传统的代餐粉、代餐棒和即饮代餐奶昔到便携装的混合零食、代餐酸奶,高蛋白代餐咖啡等,营养代餐食品正在解救着都市白领忙碌工作中的吃饭问题。期待有更多专业机构从事营养代餐研发和生产,发力大健康市场;期待代餐市场得到更多优质资本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