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摘要

作者:
    1.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要做到这些,最重要的是要明确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2.金融业的发展应当取决于市场主体的稳健的竞争,通过扩大开放和实现高水平开放,让更多境内外主体在同等资质要求、统一行为规则下进行竞争。
    3.中国经济的复苏不仅体现于增长速度的持续反弹,还应该是一个结构持续优化的过程。我们因此可以理解决策者在货币政策上看似保守的立场。疫情冲击倒逼着中国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这在客观上推动它们为未来投资。如果企业投资意愿不强或者信心不足,很可能延缓了这种迭代与进化。对很多企业来说这同样是致命的威胁。
    4.一个村子将最基本的土地资产捆绑在一起,平均分配浮动拥有,会造成不公,比如有成员转为城镇户籍,就在理论上丧失土地所有权。根本之策,还是让财产可以一次性落实到具体成员头上,就像城市居民可以完全拥有住宅一样(当然土地依然是国有),农村户籍者可以切实拥有自己的资产。
    5.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建设银行此次被罚反映出其经营管理中存在三点问题:一是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低下,对消费者缺乏基本的服务意识,对消费者权益缺乏保障意识;二是内部管控混乱,可能存在技术安全防范能力不足等问题;三是对消费者金融信息保护工作机制落实不到位。
    6.工薪收入者既是劳动人口结构的绝对主体,也是社会运转的中流砥柱,当工薪收入者开始集体自嘲的时候,社会理当有所警惕,及时作出相应调整与反馈。在这件事上,除了高喊“致敬打工人”“打工人加油”之类的口号,更要问一问“打工人”到底需要怎样的保障与支持,为他们解决一点眼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