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康汉滨区:

为“民企号”植入“红色芯片”

作者: ■马婷婷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工商联一直以来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抓手,不断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思想工作,把课堂搬出去,将知识请进来,采取“加减档”调控、“内外阀”把控、“开关键”触控等举措,让镶嵌红色芯片的“民企号”快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掌控“智慧芯”,让红色引擎驱动发展。掌舵全区民营企业“操手”的汉滨区工商联勇于探索、求实创新,建基地、强基础、抓学习、促提升,发挥党支部堡垒作用,发扬党员“头雁作用”。把支部建在商会,瀛湖商会、大河商会党支部的党员企业家率先与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子,建立产销关联体;把荣誉留给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对帮扶工作突出的民营企业给予表彰鼓励、政治荣誉,增加社会责任感;把褒奖倾向一线,尽最大可能地把更多的“好处”、更大的“优惠”,留给出汗出力的一线,让付出者得到尊重和回报。2018年成立汉滨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走在了陕西省的前列。
    调控“加减档”,让民营实体反哺三农。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洗礼,汉滨区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信心增强、责任增强、担当增强。组织247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231个贫困村,实现企村对接全覆盖。4年来,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2亿余元,解决2万余贫困人口脱贫。京康、阳晨和汉水韵、源康等会员企业分别获精准扶贫先进企业称号。“助力”变“主力”、“被动”变“主动”、“无责”变“主责”,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全过程的“三变模式”,创立了独具秦巴汉水特色的“万企帮万村”汉滨品牌。
    把控“内外阀”,让合作共赢拥抱未来。多途径开展经贸交流,多层面扩大联谊范围。在丝博会、兰洽会、农高会期间,联系在外汉滨籍能人贤士回乡投资创业,成立了陕南第一家汇聚青年才俊、优秀创客的新生代企业家商会。与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工商联建立了友好关系,2019年与西安市雁塔区建立了消费扶贫合作机制。2020年与安康市高新区工商联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区下辖19个商协会,会员总数超过4000人(家),其中企业会员3851个,占比87.2%,2019年非公有制经济GDP突破220亿元,在全市循环经济发展考核中,民营经济发展和民间投资两项“硬指标”分列第一、第二位。
    触控“开关键”,让担当责任遏制疫情。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第一时间与汉滨区委统战部联手制定《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倡议书》,引导各商协会和企业捐款捐物支持抗疫斗争,机关第一时间发起“特殊党费”行动,累计筹集抗疫款物622万元,为打赢疫情防控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紧锣密鼓开展复工复产政策宣讲,巡回七场次,施惠500余家企业,为全区“两手抓、双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探究新工商、新思路、新联盟“三新”理念,汉滨区工商联拓展教育培训空间,全面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精耕细作、硕果盈枝。据记者了解,汉滨区工商联蝉联多年陕西省会务工作先进集体,同时荣获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称号。
    (作者系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工商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