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联人民调解委员会正式揭牌

贵州省开启法律服务民企新篇章

作者: ■管弦兴云
    商会在引导民营企业开展普法教育、树立法治理念、加强法治建设方面具有重要引导作用,开展商会调解工作对民营企业依法治企,建设法治企业有着重要意义。开展商会调解工作既是工商联和商会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客观需要,也是商会和民营企业参与法治建设的客观需要,更是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
    “贵州省工商联人民调解委员会正式揭牌成立,此举标志着省工商联法律服务民企工作有了新平台,开启了新篇章。”在日前举行的贵州省工商联商会调解工作推进会暨省工商联人民调解委员会揭牌仪式上,贵州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岳德如是说。
    近年来,中央各部门高度重视商会调解工作,2018年全国工商联与司法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商会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2019年与最高法联合出台了《关于发挥商会调解优势推动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今年1月,最高法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委派调解机制的指导意见》。贵州省工商联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成立,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全省企业家座谈会精神的具体体现。
    “商(协)会作为民营企业的自律组织,在引导民营企业开展普法教育、树立法治理念、加强法治建设方面具有重要引导作用,开展商会调解工作对民营企业依法治企,建设法治企业有着重要意义。”李岳德说,商会调解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也是工商联和商(协)会参与社会协同治理、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形式。开展商会调解工作既是工商联和商会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客观需要,也是商会和民营企业参与法治建设的客观需要,更是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
    据介绍,自2013年开始,全省各级工商联以及所属商(协)会就开始了商会调解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各级工商联以及所属商(协)会共建立商会调解组织97个,其中,各级工商联成立调解组织35个、各级商(协)会成立调解组织62个。2018年以来调解矛盾纠纷3900余件,标的额4800余万元,取得了良好成效。
    维护民企合法权益
    在了解到中国黄金惠水店与其入驻的惠水商贸街房东关于房屋合同纠纷问题的情况后,黔南州惠水县工商联商会调解委员会充分利用直属商会组织优势和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收集相关材料,当面进行调解,妥善解决了双方矛盾,有效化解了纠纷,从而推动了企业一心一意谋发展,安安心心做经营。
    “商会开展调解工作,引导民营企业家树立法律意识,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优化了本地的发展环境,避免了在打官司中拖不起(要诉讼时间)、等不起(要案件执行)、耗不起(要诉讼费用、律师费用)的情况,广大会员可以集中精力搞好生产经营。”惠水县政协副主席、县工商联主席尹绍红介绍,自2016年以来,惠水县工商联在全县引领推广商会调解工作,先后指导湖南商会、好花红商会、羡塘商会设立调解委员会,设立比例占全县注册登记商会的50%。2019年,全县商会调解组织成功调解民商纠纷55件,使许多本应交给组织解决的问题在商会层面就得到解决,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信访和诉讼案件,减轻了党委政府及司法部门的工作压力,降低了行政成本。
    无独有偶,纳雍县工商联也通过调解中心提高诉调对接时效,降低企业诉讼成本。
    重庆芬月德石材有限公司诉纳雍县市政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施工合同纠纷一案中,双方争议标的为45万元,进入诉讼程序后应交纳4025元的诉讼费,后经过诉前委托调解成功后转司法确认,重庆芬月德石材有限公司没花一分钱就实现了自己的诉讼权利,调处结果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纳雍县工商联调解中心成立于2020年7月,共有调解员9名,其中党员3名。截至今年9月,县人民法院共计委托县工商联调解案件36件,现已调解结束27件,调解成功案件共涉标的62.4237万元。在调解结束的案件电话回访,当事人满意率达100%。
    “过去商会会员一遇到矛盾纠纷,特别是涉法涉诉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就直接到各地政府上访,如果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妥善处理,就会激化矛盾,影响社会安定。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立,让会员有了求助的机构。”黔东南州温州商会党支部书记、常务副会长夏克勤谈起该项工作,感触颇深。他说,商会改革和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立,是促进商会改革和发展需要。
    江口县政协副主席、县工商联主席王家新认为,大部分县商会调解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少数民营企业对商会调解工作不了解、少数职能部门对调解工作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王家新表示,需要认真分析县商会人民调解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加强与司法、法院等部门的合作。结合商会调委会实际,努力在优化调解程序、强化培训、建立诉讼调解衔接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补齐短板大力推动调解工作
    据介绍,贵州省工商联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主任1名,副主任1名,委员7名和调解员3名。省工商联将力争用半年的时间,推动市县工商联调解组织全覆盖,推进工商联所属商(协)会建立调解组织。预计到明年,50%以上省直属商会将建立调解组织。
    “当前,省商会调解工作依然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短板和弱项明显,全省各级工商联、商(协)会要深刻认识当前商会调解工作存在的短板弱项,主动探索、大胆创新,大力推动商会调解工作,切实满足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快速化解、有效化解的实际需求,以实实在在的调解成效助力营造更好法治环境,推动商会调解工作再上新台阶。”李岳德指出,受疫情影响,今年民营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民营企业与国企、银行、客户及员工之间在合同履约、款项收回、员工就业等方面出现矛盾纠纷的数量和风险激增。民营企业自身也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加快推动商会调解工作,发挥商会作用,在第一时间和第一线及时帮助民营企业化解潜在纠纷,对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重大。
    他提出,委员会要充分发挥商会调解在创新治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进全省工商联系统的商会调解工作,为商会和民营企业改革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要发挥在全省的示范引领作用,主动接受民营企业调解申请、法院委派委托调解,推动线下调解向“线上+线下”调解方式转变,切实提升调解效率,降低调解成本;要加强协调联动,在商会调解部门协作上有新举措,进一步发挥与公检法三家单位协作机制作用,推动未在司法部门备案的商会调解组织尽快全部完成备案,建立新成立一家备案一家的长效机制;与法院沟通建立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探索建立法院对商会调解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提供司法保障的机制;要广泛宣传商会调解工作及典型案例,提高公众对商会调解的信任度。同时,各级工商联所属商(协)会要突出商会调解的服务功能,加强调解服务的制度建设;要抓住政策机遇,在调解组织建设、组织覆盖、规范化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