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鱼悦,城强贾兴。企业的壮大、创新创业的活跃,一刻也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作为北京民营企业的优秀代表,也作为产业服务的引领者、推动者,联东集团受邀参展服贸会,亮相“北京民营经济”主题展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常委、北京联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振东接受了记者专访。他表示,北京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民营企业有满满的获得感。北京各级部门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公平的发展环境,从制度建设、投资机制、司法保障等方面发力。如今企业办理各层手续都愈发便利、实现了办公数字化,比如工商注册、开工建设等方面尤为明显,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019年,北京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2万亿元,占全市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51.1%;实现各项税费收入6165.1亿元,占北京市税收总量的47.9%。北京民营经济正日益成为推动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在疏解非首都功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聚焦产业服务
展现“联东力量”
据了解,联东集团已逐渐成长为最具影响力的产业服务平台。旗下的核心企业联东U谷已在全国50多座城市,投资运营园区超过230个,引进新兴制造业企业和科技企业超过12000家。凭借在产业园区领域长达17年的规模发展优势,形成了特有的“联东U谷模式”,即通过建设高品质的产业园区,提供高质量的产业服务,有效的解决了政府和企业面临的问题,既实现了土地集约发展,又促进了产业集聚和企业快速成长,助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联东U谷积极打造高品质的硬件空间和全方位的企业服务。”刘振东介绍,联东U谷针对中小企业的核心需求提供涵盖运营、人才、科技、金融等全方位支持,形成了以U客餐厅、U谷金融、U政策申报、U学习平台为代表的系列化服务品牌。通过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服务体系,一揽子解决企业所面临和亟需解决的发展问题。使企业能够更为专注在业务发展上,解决企业的运营的后顾之忧。
联东U谷为首都的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刘振东表示:“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要大力发展创新投入,研发新兴技术,创造差异化优势。”早在2003年,联东集团就在北京市通州区光机电一体化基地创建了首个项目-北京联东光联产业园。在此后的17年里,联东U谷以深耕之心,发挥自身产业园区专业运营商的优势,围绕北京市各区的产业发展定位,相继布局了以金桥科技产业园、大兴生物医药科技园、房山新材料科技园、密云智慧科技园、顺义马坡科技园、顺义蓝贝科技园为代表的20多座产业园区,总规划建筑面积超过350多万平方米,累计吸引了上千家优质产业资源、高精尖企业落户园区,为首都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以北京市大力支持发展的大健康产业为例,目前,北京联东吸引了全球领先的疼痛管理企业萌蒂制药、德国百年义肢制造企业奥托博克、国内微型光纤FFR系统领军者佰为深医疗、世界500强丹纳赫全资子公司颇尔奥星等行业领先企业落户园区,有效形成了大健康产业聚集发展。“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以国内知名光电仪器制造商卓立汉光,国内领先无人机制造企业观典防务,全球高端安全装备制造商凌天世纪为代表的一大批高端装备制造领先企业在联东U谷不断实现创新发展,产业集聚初步实现。”刘振东说。
响应国家战略
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在全力服务北京产业发展的同时,联东积极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和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在天津、廊坊、唐山等环北京地区累计建设产业园区超过200万平方米,向天津、河北地区疏解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企业200多家,在京津冀三地产业的有序转移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荣获了2018年北京市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疏解非首都功能突出贡献奖。
随着一座座的园区在北京拔地而起,带动了上千家优质企业集聚并实现创新发展。刘振东说:“到2025年,我们的目标是在全国建设700个产业园区,引进并服务5万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两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万家,用实际行动支持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未来,联东U谷将继续服务首都经济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站在“服务实体经济,引领产业升级”的前沿阵地,通过建设运营高品质产业园区,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为政府创造更多税收,为社会实现更多就业。以实际行动支持北京各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贡献“联东力量”。